屡禁不绝的谢师宴反映怎样的师生关系

27.07.2016  12:06

  要形成对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的“善治”,关键还是要建立能切实维护学生权利的办学制度。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有关部门将紧盯暑假、学生毕业、教师节及学校开学等重要节点,对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治理。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部门从7月中旬起认真组织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教育部这个时候发出通知,是有所指的。当前正是中考升学、高考放榜和学生毕业“多喜临门”的时候,一些地方的“谢师”之风颇有升温之势,一些地方的谢师宴价格远远超出了学生对老师表达感谢应有的花费,“谢师宴”已经变了味。

  对此,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在辽宁,省教育厅明令禁止教师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等活动,对顶风违规违纪者,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也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在江西万年县,当地纪委和县教体局联合举行了“师恩不需酒桌摆,谆谆教诲心中留”拒绝谢师宴签名承诺活动,数百名老师和学生在“拒绝谢师宴”条幅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表决心。

  谢师宴发展成了这样一股不正之风,以至于到了要师生共同签名承诺不参加的地步,因由是值得深思的。教育部门的专项治理,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要形成对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的“善治”,关键还是要建立能切实维护学生权利的办学制度。

  谢师宴的异化,是当下师生关系异化的外延。近年来,“要不要给教师送礼”的争议不绝于耳,很多家长担心,如果其他家长给教师送了礼,自己却没送,教师就会排挤自家孩子。谢师宴也一样,虽然学生已经毕业,但家长也会考虑到孩子的“面子”,担心其他家长请了老师,而自己孩子考上学校却对教师没有任何表示,不体面。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的“谢师宴”,本质上是对教师在学生升学时给予“特殊照顾”的回报,带有贿赂性质,就更复杂了。

  在目前的办学环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并不平等,学生明显处于弱势。而行政力量又在教师之上,给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这便是师生关系异化的根源。

  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委员会的作用,以同行评议制度约束教师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能够为他们代言、维权的家长委员会,以对学校的各种做法进行监督,并参与教师评价工作,有了这样的组织,家长就能在教师有不恰当行为时出手制止,自然也就无需再“打点”教师了。

  教育主管部门推进的专项治理,是良好办学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的“救急”措施,虽然这样的措施在短时间内确实有效,但如果一直依赖专项治理,而不去推进办学制度改革,只会迎来屡禁不绝的结果。只有严格按照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的办学制度,在中小学实行民主管理,建立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使其积极发挥作用,困惑我国基础教育的老大难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