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是所有国企都要为民资“松绑开路”

08.11.2013  17:46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历了从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至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的重大变革。然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历了从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至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的重大变革。然而,当前国有企业仍面临着体制机制、管理结构以及历史遗留等诸多问题。伴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日期的临近,国企改革是否会纳入三中全会的议事日程,国企改革究竟应该怎么改?为此,人民网[0.00% 资金 研报]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就国企改革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在谈到国有企业为民间资本参与竞争“松绑开路”的问题时,高明华表示,对国有企业不应该在所有领域都放开,而是要区分国有企业的类别。有的要大幅度的放开,比如很多竞争性国有企业都可以放开,但是有的不能够随意进行松绑,尤其是公益性国有企业,一旦放开,就会出现很大的混乱。


高明华说,在国有企业改革上,一些领域要松绑,要开路,要允许一些民营资本进入,这要分具体的情况。有的要大幅度的放开,就是所谓的松绑,民营企业要大幅度的进入,没有任何的门槛,和国有企业在同等的水平上展开竞争,比如电信领域。但是有的是不能够随意进行所谓松绑的,比如公共事业、环卫、教育、铁路等领域,因为这些方面具有典型的公益性,一旦放开,就会出现很大的混乱。就是所谓百姓看病贵、乘不上车,百姓的福利最终会造成下降。所以,这一块是应该避免,不应该在所有领域都放开,而是要分类。

他表示,国有企业不能是盲目的一刀切式的改革,而应该分清不同企业的性质。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就是公益性,国有企业的资本要更多的放在公益上,竞争性领域要逐步的放开,甚至达到某种程度上全部放开,或者尽可能的退出,而把主要的资本放在公益性和稀缺资源类、自然垄断类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