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实干担当
司法局干部职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走村入户。
走访残疾特殊贫困户。
法治宣传活动。
人民调解现场。
——记筠连县司法局法治扶贫司法为民的创新举措
□彭天会 苏良均 张择君
与贫困村签订法律顾问协议书61份、签订感恩承诺书2473份,参与矛盾纠纷调解950余件次、接待群众法律咨询938人次,完成法律援助任务1250余人次、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一组组数据,记载着筠连县司法人在今年的法治扶贫中的点点滴滴,也蕴含着他们的辛苦与汗水!
今年以来,筠连县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组织精兵强将,全力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该局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司法为民、法治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关注和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从每一起司法援助、每一件帮扶小事做起,用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温暖群众的工作方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敢于做事:“六大工程”为法治扶贫扬起风帆
“我们创新了法律服务脱贫攻坚的载体,即响亮地提出‘法治宣传引领、法律服务利民、法律援助便民、人民调解安民、对口帮扶为民、服务集体经济组织’的同心扶助‘六大工程’,让法律工作者下沉贫困村,在第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筠连县司法局副局长许虎说,创新法律服务脱贫攻坚的“六大工程”,是该县司法为民的最直接体现。
筠连县高坪苗族乡麻园村邱家组的刘云开,是村上“说法宣传员”,他向村邻说法的题目是“法律援助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
“为啥说这个?”刘云开说,因为自己夫妻俩的一次遭遇,就是一次司法帮扶法治扶贫的典型例子。2016年1月,刘云开37岁的妻子骑着摩托车遭遇了一场车祸:一辆小轿车在超车时与其发生了追尾。事故造成其妻子被碰掉了两颗牙齿和面部擦伤,需进行换牙、祛疤等治疗。“费用要3万多元,但赔偿却只有1万2千元。”刘云开说,在法律知识上并没有多少“存储”的他,最终是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了法律援助。说起打官司的事情,刘云开满心的感激:在争取第二次司法鉴定中,法律援助律师亲自跑医院帮其办理原始病历,跑部门协调处理……经过前后5次开庭,在2017年9月,保险公司在法庭上当场赔付刘云开夫妇2.6万元。
在整个法治扶贫工作的推进中,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筠连县司法局提出的同心扶助“六大工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其中,如贫困户王孝书的工伤赔偿案,就是在法治扶贫的大框架下得以顺利解决。曾在该县高坎苗族乡一煤矿务工的王孝书,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赔偿问题却一直未得到解决,怨气大的王孝书曾一度扬言要上访讨说法。扶贫工作组走访获悉这一情况后,迅速安排法律援助,通过协调努力,最终王孝书和煤矿达成赔偿11万元的调解协议,并已部分履行。同时,该案例已经改编成名为《感恩法治》的微视频,在该县通过各级平台向社会传播并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另外,该县在司法为民、法治扶贫工作中创新推出的“四川筠连县探索一村四警法治扶贫新模式”,被省委改革办9月26日转发全省学习推广。
今年以来,筠连县组织全县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30余人下沉贫困村,将法律服务资源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截至11月15日,该县法律服务人员累计入村开展工作200余次,与贫困村全部签订法律顾问协议书61份;签订村干部感恩承诺书244份,农户感恩承诺书2473份;参与矛盾纠纷调解950余件次,开展法治宣传100余场次、法律体检30件(次);为村民及村集体组织提供法律意见100余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60余件;完成法律援助案件127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938人次,完成法律援助任务1250人次,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不忘初心:为民是核心服务是本质
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刻,能挺身而出;在矛盾激化关头,能平息事态。“为民”是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司法为民的本质,就是为群众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演奏平安和谐之曲。
为解决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筠连县司法局以全县经验丰富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组成律师服务5人团队,推进入企惠企便民服务。他们深入10余家当地企业、煤矿为其分忧解难,提供法律支持。其中,在为一企业解决涉民工问题时不但提供了建设性建议,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件13人,挽回经济损失10余万元。律师服务团的上门服务,为服务民营经济、企业发展及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该县司法局积极引导公证律师围绕水库建设等省级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化解了矛盾纠纷案件40余件40多人次,并组织公证人员参与办理征地拆迁证据保全等公证案件,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可能存在的矛盾隐患。2017年1月28日筠连县发生4.9级地震后,筠连县司法局主动参与到地震引发的房屋开裂、危房改造引发的矛盾处理中,以法律为手段解决相关纠纷150余件。据悉,目前全县律师事务所担任各类法律顾问36家,其中担任政府法律顾问15家,事业单位法律顾问9家,企业法律顾问12家。今年,已为企业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48条,帮助审查经济合同31份,促成经济合同签订16起。9月,律师进驻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服务,已提供服务案件5件,经验材料被宜宾市中院转发推广。
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每一项工作的推开,都是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筠连县司法局副局长余宋敏说。今年以来,该县法律援助办理了某化工项目引发的拖欠73名农民工48万余元法律援助案、村民董文聪向某煤矿索赔劳动报酬案、贫困户王孝书工伤赔偿11万元案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截至11月底,全年法律援助2592人 (次),完成宜宾市下达民生工程目标任务1150人(次)的225.39%。其中,法律援助案件327件,接待来访咨询1750人(次),来电咨询188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523万余元。
社区矫正无小事。在工作推进中,筠连县司法局通过“四强化四提升”抓实了社区矫正服务工作:即强化基层基础,提升执法影响力;强化监管创新,提升刑罚执行力;强化重点管控,提升隐患排查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监管精准度。
目前,筠连县已完成社区矫正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13个,建立社区矫正警示教育基地1个、社区服务基地18个、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基地1个,大大增强了社区矫正执法影响力。同时,创新制定实施《筠连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监管每月交账制度》,建立定期排查、逐个筛查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了实效。
“筠连县与云南省的盐津、彝良等县边界相连,群众常因地块田角边界而发生矛盾纠纷,解决起来特别麻烦!”筠连县司法局纪检组长王贵均说,通过积极与盐津等县沟通联系,最终合力构建起了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协作机制,落实了“联防、联调、联治”制度,实现信息共通、资源共享、纠纷共调,把以前边界矛盾纠纷调解从“几不管”“各自管”变为“都来管”“共同管”,已成功调解省际边界矛盾纠纷案件60余起,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据悉,筠连县今年人民调解矛盾纠纷1839件,调解成功1836件,成功率超过99%,调解协议涉及金额达467.03万元。
“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援助……这一项项工作内容都承载着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筠连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国刚说,筠连县以法治扶贫的“同心工程”为载体,立足部门优势,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职能,组织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治扶贫是重点工作之一,而构建多元调解格局、探索社区矫正路子、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完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等工作,也必须时时刻刻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