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久坐不动 工作生活“动起来”防治静脉血栓

11.10.2014  13:59

    ◆◆血栓是血管性疾病杀手

    血栓包括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达4∶1。研究表明,普通人群中的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3/1000;美国致死性和非致死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万,其中约29.64万例死亡;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的发病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作为全球前3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静脉血栓已给公众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遗憾的是,人们对于这一最为常见、潜在致死的病因并没有足够重视。

    “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指出,如果公众能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度和预防意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性。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同样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他希望公众一要了解静脉血栓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二要坚持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三要主动就医,一旦发觉自己有静脉血栓风险或症状,要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缺乏运动是静脉血栓主要诱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计委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介绍说,形成静脉血栓最主要有三大诱因,即长时间住院、手术、长时间不运动。资料显示,长时间住院会导致2/3以上的患者出现腿部静脉血栓;做髋关节或者膝关节手术,尤其是癌症手术患者,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长时间卧床休息,或长途旅行时没有及时运动的人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总体来说,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而要远离静脉血栓,“”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此次“2014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就是希望国民从日常生活最细节入手,在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告别久坐不动给健康,特别是心血管健康带来的危害。主办方表示,作为保护心血管健康的重要话题,此次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倡导“防治血栓”将贯穿“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的整年活动中。

    阮长耿院士说,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河道里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不断淤积,那么河道就会堵塞。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静脉血栓。

    阮长耿院士还提醒说,除了以上三大诱因外,75岁以上的高龄人士,有易栓症家族史的人,肥胖的人也容易出现静脉血栓。

    ◆◆社会合力,共抗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都很重要,尽管现代诊断技术高度快速发展,但是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仍较难在第一时间获得及时、规范治疗。另外,静脉血栓栓塞症可发生于任何临床科室中,以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肿瘤科、骨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科室更多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主任荆志成在会上呼吁,成立国家级、省级血栓中心,在全国形成重视静脉血栓的氛围;医生们手牵手,建立呼吸科、心内科和血管外科等学科合作机制,建立院内有效的转诊和会诊机制,形成快速诊断和治疗的绿色通道,帮助降低医院内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静脉血栓的防治专家共识,提高治疗效果。

    专家们最后提醒,静脉血栓可以出现在每个人身上,尤其“青睐”不爱运动的人群。因此,想要预防静脉血栓,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开展血栓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老百姓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每天“动起来”,才能拥抱健康生活、远离疾病隐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