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线“蜘蛛侠”悬着两根绳索 下600米险崖排危石
对于这些“蜘蛛侠”来说,悬着绳索下到危崖是家常便饭
“蜘蛛侠”们目送列车开过,保障列车平安驶过正是他们工作的目的
他们,守护在成昆铁路的咽喉路段,每天背负着绳索,跋山涉水,甚至会悬在悬崖上,只为巡查、清除成昆线两侧高山上的危岩,让每一趟途经这里的列车能顺利驶过
他们,工作的路段大山高耸,一般坡度都在60度以上,90度的悬崖也是常见,从铁路线到危石处的高度也都在500米至600米左右,却要靠着简单的防护装置垂直下落
他们,因此被称为成昆铁路上的“蜘蛛侠”
每年4月到10月,是成昆铁路的汛期,今年被气象专家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最严重的一年。1970年建成运营的成昆铁路,途经山区,蜿蜒曲折,每逢汛期,时常会遭遇到一些地质灾害。
在成昆铁路一段咽喉路段,有着一群每天背负着绳索,跋山涉水,甚至会悬在悬崖上的守护者,这些只为巡查、清除成昆线两侧高山上的危岩,他们的存在和工作,目的是让每一趟途经这里的列车顺利驶过。昨日,记者走近这群成昆铁路的“蜘蛛侠”,探寻他们日常工作的不平凡与艰辛。
守护范围约169公里 700多处危石需观察处理
这群成昆铁路的“蜘蛛侠”来自西昌工务段汉源桥路车间金口河危石整治工区,工区中有20名员工,负责着成昆铁路沿线九里至南耳岗大约169公里长路段的巡查整治,线路跨越了甘洛、峨边以及汉源三地,铁路线一边是滚滚江水,一边是巍峨高山。
据该工区工长张贵洪介绍,因为地质状况的特殊,他们所在的工区可以说是川内最早成立的针对危石整治工作的工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成昆线危石整治。
张贵洪和工友们负责的成昆线路段,历来是西南地区铁路防洪任务最为艰巨的区段之一,“这169公里大约有700多处危石,危险的及时处理,还没有风险的则一直观察。”张贵洪说。
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沿着铁路线,爬上一旁的高山,用自己的眼睛和经验巡查每一个可能影响列车运行的危石,小的危石就用钢钎、铁锤等敲碎,不稳定的就要用混凝土、水泥等进行加固,再大的危石则立刻上报,由专业团队快速处理。
32年搜山扫石经验 看一眼就知道有没有变化
张贵洪所在工区,每天一般派出三组巡查,一组三人,张贵洪和张代荣、郭令华一组。昨天,他们趁着天气凉快,一大早就前往铁路线。一同上山的3人中,张贵洪参加危石整治的时间最长,足足已有32年。他话不多,感觉一直心静如水,平静地处置着每一次险情。张代荣则有26年的搜山扫石经历,人也比较活泼。郭令华今年53岁,是年龄最大的一位,干过线路工,也有10年的危石整治生涯。
戴着安全帽、背着30米长的绳索、安全带,全副武装,三人前后一字排行快步沿着铁路线走着,过车站、走铁桥、躲避在线路上运行的列车,一边观察着周边的山。
“一般每次巡查要走上10至20多公里。”张贵洪说,比较险的山,单边就要走上2至3个小时。张贵洪用手一指,目的地看似就在不远的前方,但爬上爬下,还是走了将近半个小时,汗水顺着安全帽流了下来。
张贵洪说,巡查要走走停停,多年的经验积累,危石位置基本已经有数,来看一眼就知道有没有变化,需不需要处置,很多时候危石在山崖上,就要走到半山腰,或者山顶,用安全绳把人悬挂下来。
靠着两根绳索挪动 最高要下600米90度险崖
确定了巡查点,张贵洪和张代荣开始熟练地配合,拴绳然后下到悬崖。他们找到了一棵牢固的小树,将两根安全绳一端固定在小树根部。“在这里,绳子打结要留出一米,为了防止绳子出现滑落。”张贵洪边说,边开始穿上安全带,并用一根绳子将安全带与绳子相连,慢慢倒退着,拉着另外一根绳索,从悬崖一步一步向下挪动。
张代荣则拉着两根绳索,小心翼翼地控制着绳索下降的速度,这时两人也会用最传统的呼喊方式,交流松开绳索的速度和长度。从山崖向下一望,张贵洪穿着橙红色安全背心的身影,已经在山崖草丛中若隐若现了。
拨开草木,张贵洪开始清理石头周围的杂草,移除掉碎石,大约10分钟,他呼应着张代荣,“可以上来了”,张代荣开始向上拉着绳索,张贵洪手脚并用很快就爬到了平台处。
他们工区的路段,大山笔挺而高耸,一般坡度都在60度以上,90度的悬崖也是常见,从铁路线到危石处的高度也都在500米至600米左右,平常人看一眼都心惊,他们却要靠着简单的防护装置垂直下落。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被称为成昆铁路上的“蜘蛛侠”。
“百宝囊”里带蛇药
有时甚至顶着落石向上走
汛期已至,张贵洪和工友们的压力和工作强度也在逐步增加,“每年绿色的胶鞋差不多要穿坏三双。”张贵洪说。在汛期,每个人还会背上“百宝囊”,一个小小单肩包,里面会有蛇药、花露水、创可贴、小刀、手套等各种装备。
在山里面走,很多时候是没有路的,就只能穿过草木向前行走,野外的状况很复杂,蚊虫蛇等也可能遇到,所以要随身携带上这些东西。
一旦下雨,张贵洪他们就会随时待命,而且要做到雨前、雨中、雨后高密度的巡查。当成昆铁路沿线出现险情,因为他们是最熟悉各种危石位置的,也是最了解现场状况的,所以每次他们都会被第一时间派往现场,“有时甚至要顶着落石向山上走。”张贵洪说。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摄影记者 张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