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绣花”功夫 决战脱贫攻坚

21.09.2017  20:50

 

 

木子乡工人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左一﹚看望慰问贫困户。


        ——达川区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王锡敬
    今年以来,达州市达川区委、区政府再次发出“向发展进军、向贫困宣战”的号召,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大力开展“三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形成了举全区之力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声势。
坚持精准发力 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2017年,达川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实现86个贫困村退出、31个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巩固25个退出贫困村脱贫成果;脱贫30924名贫困人口、18850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巩固46544名脱贫人口,任务相当重,压力相当大。为此,达川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下足 “绣花”功夫,打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各项工作稳步迈进,成绩显著,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贫困县 “一低三有”扎实推进。全区出台了贫困县“三有”实施方案和交通、水利、文化惠民等23个扶贫专项方案,明确了86处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内容,保证了各项建设有据可依、有规可循、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改(扩)建中心校、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规划方案、财政评审等工作,9月底前启动设备采购程序,12月开工建设,确保到2018年上半年达到贫困县退出“一低三有”标准。
    二是贫困村 “一低五有”加紧完善。目前,集体经济达标村78个。先后投入9620万元,启动了117个贫困村的道路建设,98个贫困村村道公路拓宽至4.5米,改善提升贫困村村道105公里。建成标准文化室81个,配齐了文化、体育器材和广播设施设备,规范了标识标牌,建立了管理维护责任机制。建成80个标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全部配备到位。142个贫困村实现了通信网络全覆盖。
    三是贫困户 “一超六有”强力落实。今年拟脱贫的30924名贫困人口,目前有9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300元。全区共为951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建立了详细档案,6979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全部入学就读,实现零辍学。享受营养餐学生79120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5890人,免除11.5万人学费、课本费。由区财政出资为减贫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合率达100%。贫困人口新农合个人筹资由区财政全额资助,区域内住院补偿比例在相应比例上提高10个百分点,区域外住院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贫困户只负担最高不超过个人部份的10%。按照“户申请、组评议、村公示、乡审核、区审定”程序,保障贫困户住房8763户。投入资金1.2亿元,通过新建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引泉、打井、建池(窖)等方式,为114个贫困村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13处。全区贫困户已实现通电率100%,广播电视达标率100%,所有贫困户实现电视“户户通”。
坚持创新机制 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一是创新脱贫攻坚交办事项运行机制。借鉴中央环保督查的经验,脱贫攻坚领域交办事项由区脱贫办负责进行交办,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事项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对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实行快接快办,明确2小时内区脱贫办要提出拟办意见,1日内送达至承办单位,重大事项5日内办结反馈,一般性事项7日内办结反馈,严肃查处超期办理和工作拖沓等行为,真正把效率提起来,把作风树起来。
    二是从严从实抓好驻村帮扶。出台《关于从严管理驻村帮扶力量的通知》,对驻村帮扶干部每月督查、通报约谈,年度驻村帮扶考核东部、西部、南部三大片区分别排位,促进帮扶干部生活、工作、情感、业绩“四个在村”。突出因村选人、因人定村原则,统筹安排全区1159名驻村帮扶干部,让硕博专业人才到产业滞后村、递进培养干部到组织涣散村、部门班子成员到基础薄弱村、退役军人到矛盾突出村,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坚持推行“沉底指数”管理办法。明确了贫困村“5+2”和非贫困村“3+2”帮扶力量的职责,管好用活驻村帮扶力量,并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补助标准由80元/天提高到130元/天。规定,今年驻村帮扶考核三大片区排名倒数2位的,给予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约谈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倒数2位、以及在上级考核验收中出现重大问题影响全区驻村帮扶总体成绩的乡镇、部门,给予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
    三是开展 “十比十赛”专项评比活动。每半年对各乡镇产业培育、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配套建设、住房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帮扶满意度、“四好村”创建、痕迹管理和工作创新等十个方面进行评比,大张旗鼓评选优秀、表扬先进,在全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态势。
坚持“四议五公开”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一是紧扣“四议五公开”。出台《达川区关于对村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四议五公开”的通知》,采用“支部会提议、村支两委会商议、贫困户代表会议评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等方式,进一步实行 “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公开、项目承包公开、项目实施公开、验收结果公开、资金使用公开”,切实增强干部群众对扶贫项目的认可度、满意度,保证扶贫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廉洁工程。
    二是强化资金整合。按照《达川区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整合办法》,实行“多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着力形成全区性、全域性资金整合态势,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退出达标领域。以整村推进等项目为载体,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项目资金纳入整合范围,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资金保障。目前已整合省级水利发展专项资金、现代农业发展工程资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林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等14个省级项目、1个市级和区级项目,整合资金10989万元,主要用于贫困村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三是强化“四项扶贫基金”管理。投入资金7550万元,分别为142个贫困村建立产业扶贫基金50万元,优先用于贫困户借款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现已借出5300万元,帮助7531户贫困户发展脱贫致富产业。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34250万元,贷款获得率达75.52%,较年初增长66.07%。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现已救助235名贫困户,救助资金106.8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500万元,救助367名贫困学生,救助资金40.01万元。
坚持“三不减”原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出台了《达川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办法》,坚持“帮扶政策不减、帮扶力度不减、工作要求不减”的“三不减”原则。目前,区本级财政已投入1229万元用于脱贫成果巩固。对25个脱贫村每村补助10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保障民生等;48452名脱贫户按每人200元补助到乡镇(街道),统筹用于脱贫户产业发展,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最终全区将保持 9.6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享受扶持政策总体不变。现已在25个退出贫困村中新建社道4.2公里、新建整治塘堰15口,发展青花椒、乌梅、柑桔等产业共6000亩。给予25个贫困村村道养护经费7.6万元,减免脱贫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581.4万元、报销治疗费用138万元,资助35名脱贫大学生每人4000元/年、资助89名脱贫高中生每人1000元/期、资助128名脱贫中职生每人2500元/期。
坚持分片推进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
    按照 “抓点示范、龙头带动、整体连片”的思路,今年,区委、区政府重点在东部、西部、南部三大片区分别集中连片打造脱贫攻坚综合示范区,聘请四川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实地规划指导。综合示范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涉及14个乡镇、31个贫困村和4个非贫困村、2.6万贫困人口,其中,东部示范区以大树、万家、安仁、黄都等4个乡镇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麻柳、东兴等乡镇;西部示范区以陈家、龙会、罐子、渡市等4个乡镇为核心区,辐射带动金檀、九岭、管村、石梯等乡镇;南部有2个示范区,一个主要以马家、百节、景市等3个乡镇为核心区;另一个主要以木子、申家等2个乡镇为核心区,南部两个示范区同时辐射平滩、赵家、双庙等乡镇。高标准做好产业规划,采取“龙头企业+村+基地+贫困户”“旅游公司+村+贫困户”“农旅环线+村+贫困户”“养殖场+贫困户 (务工、代养)”等模式,以优质茶叶、青花椒、贡米、生猪为重点打造4个示范区。同时,充分利用三大片区地理条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作好发展规划,重点发展油牡丹、中草药、香椿、乌梅等特色产业,引领全区产业扶贫工作整体全面提升。目前,每个贫困村发展产业规模达5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