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铁骨也柔情——第1集团军某工兵团11名藏族战士群体纪事(下篇)

16.05.2016  08:41

    新华网成都5月11日电(哈斯满、杨刚)前不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召开的第四届“硬骨头尖兵”评选中,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格西、冉登、泽肯、旦白、巴桑、泽巴足、什东灯、黄照伦、王文勇、吴文超和尼旦俄日11名藏族战士以群体名义被评为“十大尖兵”。

    11名藏族战士于2007年正式入伍成为第1集团军某工兵团的解放军战士。9年来,在火热的军营里百炼成钢,大家的每一份关爱他们都铭记于心。这群质朴敦厚、真诚善良的藏族战士,他们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嘉绒汉子、革命军人的浩然正气,心中始终恪守着倾情助人、不求回报的人生信条,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大爱无声、真情无私的感人故事。

    互帮互助做战友心中的好兄弟

    2011年,团里战士熊伟突患血小板减少紫癜,生命危在旦夕,急需大量输血。在得知消息后,他们一头扎进了献血的队伍,都迫不及待地撸起了袖子,一句“我们阿坝州来的身体好,多抽一点没关系”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不已。他们每人献了400毫升,仅仅过了半个月,什东灯甚至分两次捐献了4个单位量的血小板。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团官兵用4万毫升献血将熊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一个月后,熊伟康复出院了。

    “我这条命是战友们捡回来的,特别是我们团里的11名藏族战友,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着我战胜病魔。”熊伟说。

    对于踊跃给熊伟献血这件事,黄照轮说:“记得我刚来部队时,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但团里干部骨干和战友们始终关心关爱我,这让我明白,战友之间就该亲如兄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关爱延续下去。

    黄照轮带新兵的时候,班里的新兵杨通银性格很内向,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杨通银的父亲在2004年就因故去世,母亲改嫁后又在2009年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询,为了生活,瘦弱的杨通银默默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种过地、打过短工、拉过铁矿、搬过砖……过早地扛起生活的担子,这让杨通银自入伍以来都很自卑,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在角落。

    “其他新兵吃了苦、受了累,可以给家里打电话求安慰,而杨通银却没有父母可以倾诉,受了再大的委屈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看着他这样,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多关心他,成为他的亲人,让他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黄照轮说。

    黄照轮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一次早操,杨通银刚跑了半圈就脸色发白,跑起步来一瘸一拐的,黄照伦见状,立马上前,不由分说地蹲下身子要给脱鞋,杨银通被他这一举动吓了一跳,执意拒绝。黄照轮一把脱下杨银通的鞋,淤青的脚踝让黄照轮有些心疼,“这么大的人了要懂得照顾自己,有什么困难就给我说。”说完,黄照轮蹲下身,拽着杨银通的脚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轻轻地揉了起来。“谢谢班长!”杨银通感动地说。

    自那以后,杨银通渐渐对黄照轮、对战友敞开了心扉,连队这个大家庭在黄照轮的带领下氛围越来越融洽。

    不仅是黄照轮,班长旦白对战友也是关爱有加。

    有一年野营驻训,连队组织实爆训练,在训练结束时,旦白所带的班留下来撤收器材。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滂沱大雨,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周围又没有躲雨的地方,大家只能穿上雨衣,加快进度。此时,旦白发现班里的陈涛却没有穿上雨衣,上前一问,原来是陈涛恰巧没把雨衣带到训练场。旦白二话没说,脱下自己的雨衣把它塞给了陈涛,自己转身又冲入了大雨之中。

    穿着班长的雨衣,看着消失在雨幕中的背影,陈涛的眼眶有些湿润:“班长不但没责备我,反而将自己的雨衣给我了,以后不能辜负班长啊。

    其实,当时的陈涛是连队里出了名的“散兵”,从小被家人捧着长大,作风纪律不够严谨,训练也不够认真,可是,从那以后,带着对丹白的感谢和尊敬,陈涛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管是出公差还是训练,他比以前更积极了,大家对他的看法也在渐渐改变。他还被选为技术学兵,学习连队主战装备重型机械化桥操作。

    旦白作为班长,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件件小事关心关爱战友,用实际行动呵护这份战友情。

    倾情相助做群众身边的“活雷锋

    帮助战友他们毫不犹豫,救护群众他们更是义不容辞。

    2011年3月,格西休假回家,当时在田里帮母亲干农活,突然听到有人在不远处大声呼救。他立马扔下农具,快速地朝着呼叫的方向奔跑过去,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因为山体滑坡,一辆拖拉机被滚落的巨石撞到路边,车头伸出路面悬在了半空中,车辆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格西见状,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立马冲下陡坡用肩膀抵住车身,虽然身边的碎石还在不停地滚落,但他却铆足了劲顶住,直到闻讯赶来的村民们合力将拖拉机拖回路面,格西也因为体力透支倒在了地上。

    休假归队后,格西对自己见义勇为的行为只字未提,直到驾驶员卓斯甲的一封感谢信寄到了部队,战友们才知道他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他们个个都被格西的英雄壮举深深打动,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获得老百姓点赞的还有巴桑。2014年1月,巴桑休假回家,他与老乡一起给村里义务修路,突然望见村头冒起滚滚浓烟,他迅速放下手中的活,赶到了失火的村民罗周家。当他听到患有腿疾的罗周奶奶在屋里大声呼叫,他立马拎起水桶把自己全身浇湿,然后一个箭步冲了进去,冒着生命危险把老人救了出来。当安置好老人,他又从房屋的侧窗跳进去,把值钱的东西一件件往外搬,最后因火势太猛而不得不离开房屋时,他才发现满脸黢黑,身上脸上好几处被灼伤。眼看罗周一家被烧成废墟,巴桑安慰道:“只要人没事就好,房子没有了可以再修,你们可以暂时先住在我们家。”巴桑的举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赞许。

    王文勇和泽肯也用实际行动回报着党和人民的恩情。在王文勇和泽肯的家乡,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许多老年人在家没有人陪伴,因此每次休假回家他们都会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和他们谈谈心,并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王文勇和泽肯还主动与困难家庭结成对子,经常为他们洗衣挑水,求医送药,尽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此外,他们还会借机和亲戚朋友聊聊自己学过的政治理论,讲一讲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感觉到军民一家亲。

    “入伍9年多来,我们获得了很多荣誉,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组织的关心,离不开战友的帮助,如果说我们是草原上的雄鹰的话,那么各级组织和身边的战友就是让我们腾飞的大地,我们始终感恩组织和战友,并将这份感恩化为行动,将这份爱心不断传递。”11名藏族战士纷纷表示。

    视战友如兄弟,视群众如亲人,爱战友、爱集体、爱百姓,11名藏族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铮铮誓言,用一身正气、满腔热忱践行了党和军队的宗旨。带领后进战士,他们用耐心换信心,用热心换真心,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士兵;帮困难战友,他们不遗余力,倾尽所能用朴实的行动送去及时的关心;关爱群众,他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让共产党员和人民子弟兵的光辉形象铭刻在藏区老百姓的心中。(完)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