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2014年学校工作大盘点(下)

21.01.2015  13:55

              编前语 :上期本报推出了2014年学校工作大盘点(上),就学校本科教学、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了盘点,师生反响热烈。本期继续盘点学校2014年有关工作。由于学校工作点多面广,难免疏漏,敬请谅解。本版未涉的工作领域,请见其他版面。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研究生招收人数创历年新高

              2014年,学校被评为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目标责任先进单位。全年招收各类研究生1591人(其中在职教育硕士302人,全日制硕士1247人,博士21人),创历年新高。授予10人博士学位,1184人硕士学位,10485人学士学位(含成人学士学位)。新增法律硕士、应用心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安全工程领域)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新增数量在省属院校中排名前列。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79人。11个项目获批“四川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位老师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奖”;5位老师被评为“全国第四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师”;3位老师被评为“全国第四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完成第8批51项优秀论文培育基金管理和结题答辩工作,第9批46项优秀论文培育基金立项答辩和管理工作。推荐的2篇博士论文和15篇硕士论文入选省2013年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完成3个校级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结项工作,完成省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申报工作,开展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申报工作。78名硕士、2名博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4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研究生和教师共获得21项省级奖项、11项国家级奖项。 

              人事工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有突破  收入分配方案进一步完善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11人新增为省千人计划人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专家;“251”、“学科教学论”等人才培养工程稳步推进;引进博士3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7人;通过评审,新增正高级职务20人,副高级职务53人。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新近获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招生。针对学校绩效工资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兼顾效率与公平,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方案,新方案既注意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又保证职工收入稳中有升。

              招生就业工作:首次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毕业生就业创新高

              录取本、专科学生10103名,涉及16个批次、83个专业、2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普通类本科第一批次1280人(含地方、国家专项计划等)、普通类本科第二批次4723人,普通类专科第一批次1253人(含“五年制”转升652人);艺术类本科批次2019人,体育类本科批次180人,艺术类专科批次600人。呈现出六个特点:首次成立了由教师、学生、校友、工会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等代表共同组成的招生委员会,形成了《招生录取工作“集体议事”与“集体决策”职责》;首次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首次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英语、历史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2个专业列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首次与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在普通本科第二批次理工类招收通信工程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学生;新增酒店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审计学3个本科招生专业和会计与审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3个专科招生专业;艺术类招生上,各省均按照“按类投档”投档我校。

              为2014届11454名毕业生举办专场招聘会487场,提供岗位19937个;大型洽谈会2场,提供岗位16089个;中等规模双选会3场,提供岗位5665个;提供各类需求岗位总量约41691个,供需比达3.64∶1(不含各学院组织的招聘会提供岗位和自行联系的用人单位提供岗位),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岗位供需比达2.98∶1。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必修或选修课120个班次,参加学生15000余人次;举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公务员考试专题培训以及报告会90余场,参加学生13000余人次;校院两级接待咨询学生约1200人次;推出“四川师大就业微博信息平台”,有7000余名会员;向用人单位发送来校选聘邀约短信25000余条次,寄发宣传资料50000余册。毕业生就业呈现五高一稳特点:一是就业率创新高,达到95.76%。其中,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0.96%,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47%,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08%,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4.27%,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15%;二是中心城市就业率高,省会城市达到52.75%,市级城市达到31.27%;三是就业岗位与专业关联度高,达到87.90%;四是就业单位与就业期望度高,达到909.67%;五是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达到95.57%;一稳是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稳定,政府部门、金融、卫生、科研、教育等事业、公有制单位就业率稳定在40%以上。

              组织省2014年普通高考语文、数学、文科综合以及各类单独考试网上评卷工作,抽调评卷员3800余人。组织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美术类招生专业考试成都考点8013名考生的信息确认和考务工作、全省8个考点34574名考生的网上评卷工作。

              继续教育工作:规范管理出效益

              获2014省高校自考工作一等奖和发展奖及省自学考试2011—2013年度命题管理二等奖。现各类在籍继续教育学生80000余名,较去年增长10000余名。成立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督导委员会,大力推进继续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进程。

              职业技术教育:探索“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模式

              在教育类、文化艺术类、商贸经管类、电子信息类、机械工程类专业中举办22个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4个应用型自学考试专业、10个套读自学考试(业余本科)特色职教专业,开展15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行业与协会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在校继续教育类学生5800名、专科套读自考本科业余生1725名,北京工业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硕士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班学生104名。

              党建工作: 持续转变作风 全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64个。教工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和党支部创新组织活动结项52个,立项51个。举办第12期基层党务干部培训班,273名党支部书记、党务秘书参加。表彰2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9位优秀党务工作者、285位优秀共产党员。选送28名干部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教工委等组织的各级培训;组织89名中层干部赴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全年新发展党员1886人,转正党员1847人。

              党风廉政建设:聚焦中心工作 回归主业主责

              召开“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四川师范大学与锦江区人民检察院共建廉洁校园专题座谈会”、学校第五届纪委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次全体会议。承办“四川省高校纪检监察第二协作组2014年工作研讨会”。安排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反腐倡廉理论2次,全校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内容专题组织生活2次。节假日前夕,向2218人次领导干部和高风险岗位人员发送廉政提醒短信。选送7件廉政文化优秀作品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3个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校级项目在研。

              制定《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和《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的规定(试行)》。签订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对校内6个单位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启动对校内10个二级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及重点或关键岗位干部30余人次的廉政工作约谈或诫勉约谈。

下发《关于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通知》和《关于中秋、国庆、教师节期间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通知》。开展“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267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承诺。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510人(其中厅级9人、处级247人、科级195人,后勤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础教育集团等二级单位中层副职以上管理人员59人)作出拒收不送红包礼金公开承诺。参与各类招投标监督180余项;出具干部选拔任用廉政报告27份、廉政意见表18份。

              宣传思想工作:着力构建大宣传格局

              全年安排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9次,教职工政治专题学习16次。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建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和“法律进学校”宣讲团,深入各单位全面覆盖地开展理论宣讲50余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

              出版校报19期。编撰出版学校2013年年鉴。学校主网发布新闻1300余条,开设专题网站10余个。指导电视站制作新闻周报25期。制作宣传橱窗10期。官方微博入选全国教育系统第二批官方微博联盟。推出学校微信。向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提交舆情调研报告及师德状况滚动调查报告7份。深入开展“四有”好老师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我校全国师德标兵获得者到教学单位开展宣讲。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宣誓。

              在《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青年报》教育部网站等权威媒体发表报道学校发展成就和经验的中长篇通讯8篇,在省市各级媒体上发表新闻报道72篇。

              选送3名教师到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班学习。组织开展“五个一”工程奖申报评选活动。组织参加省高校思政研究会优秀成果评选和课题申报,所推荐成果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组织申报的课题有16个获批立项,立项数居全省高校第一。学校当选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报送的校园新闻在“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获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在“四川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中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统战工作:中国八大民主党派除台盟外,在我校均建成基层组织

              制定了《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奖励的规定》、《关于民主党派、知联会、侨联干部补贴的规定》、《关于我校统战组织或个人获得各级先进称号的奖励规定》3个文件;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社情民意逾87篇。各民主党派组织、党外人士参加调研视察59次。2名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安排的挂职锻炼;各民主党派发展新成员8人;成立了2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民建四川师范大学支部、致公党小组,至此,中国八大民主党派除台盟外,在我校均建成基层组织;民盟委员会完成换届选举。侨联完成换届工作,组建第二届委员会。

              学生工作: 和而相携,竞放精彩

              学校评出特等奖学金10人,一等奖学金1716人,二等奖学金3739人,三等奖学金5716人,学习进步奖学金1172人,社会工作奖学金5018人,学术科研成果奖学金13人,学术科技竞赛奖学金121人,文艺、体育优秀奖学金222人,科技发明奖2人,道德风尚奖学金44人,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奖学金30人,三好学生2839人,优秀共青团员2834人,优秀学生干部2624人,优秀团干部2394人。评出优秀分团委12个,先进学生会10个,十佳优良学风班集体10个,十佳优良学风寝室10个,优秀学生社团15个,优秀团支部68个,先进班集体68个。推荐2015届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19名。

              全年60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1282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11426名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发放“国家奖学金”48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641万元,“国家助学金”3531.15万元;437名学生获“应善良助学金”、“新长城5.12助学金”、“真维斯助学金”、“赠与亚洲四川师范大学助学金及进取奖学金”、“中国机遇奖学金”等社会奖助学金共60余万元;协助56名学生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续贷,为2389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到账金额1400余万元;提供6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发放补贴65.9882万元;通过绿色通道为643名新生办理学费缓交,缓交金额460余万元;为新疆籍学生71人,发放资助金52.129万元;核对征兵代偿学费学生信息53人,补偿学费81.46万元;向37名新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0.82万元;向1538名2013年、2014年秋季学期免费师范生发放生活补助613.32万元;表彰2013-2014学年度“自强之星”10名,发放奖金3万元;36997名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7人参加大病医疗补充保险。

              开展家校合作计划,组织暑期家访。145名教师组成53个家访工作小组,累计行程35730余公里,历时49天,家访303个对象。举办“川师大讲堂”40余场,6000多名学生参与。

              30名学生应征入伍。9079名2014级新生参加军训。800余人次接受个别心理咨询,逾4000人次参加现场心理咨询与测试活动。4000多名新生参加“团体心理辅导进军营”活动。开展幸福生活技能训练、两性沟通、亲子沟通、同伴沟通、职业规划等25个心理素质训练营,700多名学生参与。

              工会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  强化服务职能

              10月,召开了学校第五次“两代会”,对教代会执委会、工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选举。第四届执委会审议通过了《学校2014年年度预算》、2012-2014年度四川师范大学劳动模范人选、《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改制方案》(草案)。第五次两代会审议了《四川师范大学章程》、《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第五届两代会执委会审议了《2014年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指导学校37个部门工会教代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以维权服务为重点,聘请法律专业人士为教职工免费法律维权咨询。加大投入为教职工开设各类免费健身、技能培训班。评选了10名2012-2014年度校劳动模范、10个2013-2014年度工会教代会工作先进集体和30名先进个人。组办了6次全校性活动,全校教职工8000余人次参与到活动和各类培训班中,投入经费近50万元。2014年新春,对全校教职工、劳动模范、困难教职工进行慰问,投入经费40余万元。  

              共青团工作 :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系全省唯一获奖高校

              抓住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等重大节点开展调研,收到提案37份,提出整改措施25项。修订《四川师范大学团学组织及学生干部管理规定》等制度。

              举行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培训40余次,培训团学骨干4000余人次,选送10余名分团委书记参加成都市团校学习和创业工作培训;举办团干部理论读书班,为团干部和团员青年购买理论书籍1000余本,印发《团干部自主学习资料汇编》500余套。5月举办2011—2013学年五•四表彰大会暨“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交流会。

              全校700余个团支部开展团组织生活3000余次、 26场校级观摩性团组织生活,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600余次,近10000名团员青年参加;“三走”活动期间,平均每天运动场上有6个团支部开展活动;评选百“炼”之星,超过2000名学生参与;相关微博阅读量约74200次,转发量达2530条,评论数达5400条。《探索五四模式、推动三走工作》入选《四川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案例汇编》。

              建设团支部微博796个、团属新媒体196个,覆盖青年团员50000余人次。中国青年报系统下管的青梅客户端下载量7000余次,列全国前三。话题#四川师范大学迎新晚会#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中排名第21,阅读量达1810000以上,5000余名网友参与。

              第十批科创立项384项,参与人数增长200余人。“挑战杯”申报项目同比增长28项,同比增长近50%。组织师生参加“创青春”全国、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16项、优秀指导老师奖5项,国家级铜奖1项。为5000余人次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和创业服务。

              与校内各单位联合举办“博学杯”第十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8000余名同学参与。组织师生参加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获组织奖1个,校长杯3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2个。

              截至2014年12月31日,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7000余人,服务成都市30多个社区。各级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0余场,20000余人次参与;组建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203个,7000余人次参与。新增乐山市峨边县研究生支教团服务点,研究生支教团名额5个;选拔招募9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选拔10名志愿者组建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称号。

              正式注册社团140个,新招收会员9082名,会员总数32963名。被团市委聘为成都市高校社团联盟理事单位。

              开设70多门美育学校课程,6000余名学生选修;参加“美丽中国梦”全国校园剪纸邀请赛,获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2个,纪念奖5个。美育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剪纸教育先进单位”。

              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高校仅1所,全国师范类高校仅6所,全国高校仅20所)。获批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牵头四校联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通报“两批共25个联合基地中四川师范大学等四校联合基地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成效较为突出”。

              实验设备工作:推进实验室建设内涵式发展

              加强“立项、采购、维修改造、效益评估”4环节配合,完成实验室建设项目64个,经费8350万,维修改造项目17个,经费280万;实验室研究项目立项170余个,验收130余个,建跨学院平台1个;提高硕博比例,鼓励研发新技术,发论文50余篇;处理危废2000公斤。

              财务工作: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财经业务知识培训,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开展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接转换工作,逐步理顺一二级财务关系,稳步推行委派会计制度、财务联络员制度和财务秘书制度,开展网上预约报账和网上收费基础准备工作。连任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六届会长单位兼秘书长单位。

              师培、国培工作:拓展培训面

              拓展培训平台2个:与通江县合作建立“革命传统现场教育基地”;与泸定县合作建立“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39个,培训各类人才9158人,其中干部培训班次17期,培训干部1779人。举办师资培训122期,培训人员7379人。认定教师资格90000余人。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校园长30351人。其中,国培23770人,省培3685人,市县级培3080人。

              社会服务工作: 与10所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

              本年度分别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旅游局、内江市人民政府、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政府、广东游戏动漫四川分会、云南福兴教育集团、四川航空集团等10所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协助我校基础教育集团赴内江、巴中等地就办学事宜开展了调研和协调工作。

              派出艺体教师赴理塘对口扶贫支教。派出10人专家团队赴安县千佛镇宝藏村,对地质状况、土壤状况、经济作物及中药材种植、旅游资源及规划等进行调查、检测。

              5月,学校被确定为康定“双联”工作参与单位,组织21名专家和学生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以藏语、汉语、英语3种语言编写《藏区旅游接待用语及服务礼仪实用教程》,录制农家乐成功案例制成光盘发放;派出5名高级厨师组成餐饮培训团队。发放培训教材、光盘、宣传资料400余份,文化用品100余份,为藏区基层党员讲授党课2次,培训指导 “藏家乐”6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