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路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录(上)

14.01.2016  10:50
  1月14日,距“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一千个日夜。
  2013年4月20日,一场地震突袭雅安。千日过后,再次行走在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大地,迎面而来的,是拔地而起的座座新村,是从无到有的大片产业基地,是群众一张张幸福喜悦的笑脸。群众的笑脸,是对雅安灾后新生最好的诠释。
  雅安,这个曾让无数人牵挂的地方,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盎然生机。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要“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国务院及时出台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确定了纳入总规的项目为2160个,规划总投资713亿元。省委、省政府明确了“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两年多来,雅安市委、市政府打灾后重建“硬仗”、补经济社会发展“欠账”,牢牢把握“民生优先、科学重建”主线,按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大机遇,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大文章,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思路,努力实施后发追赶。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建立重建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及17个工作推进小组,形成市、县、乡三级网格化责任管理推进体系,组织千名干部深入重建一线;按年、月、旬、天等时间节点目标,倒逼推进项目实施;创新“五个总”的项目建设机制;在灾后重建中,坚守安全、质量、稳定、廉洁、厉行节约和舆论引导的“六位一体”工作底线,从六个方面构筑起重建工作的“防火墙”。
  在重建“赶考”的路上,雅安各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如今,一个新村、新城、新业、新貌的幸福美丽新家园,带着充满生机的蓬勃朝气,以昂然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农村新生活
  悠悠乡愁留心间
  青砖黛瓦的别致小屋里,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等功能性房间一应俱全。1月10日,虽然离过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骆家坝组特困户陈瑞安已经开始在新家筹备年货了。2014年1月,震后第8个月,陈瑞安没花一分钱,就搬进了政府“兜底”修建的漂亮保障房,开始了新生活。
  “搬进来时,政府还给我送了米、油、电热毯这些生活用品。政策好,我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如今,73岁的陈瑞安空闲之余,自己在屋后的空地上种些小菜,安享晚年。对他来说,有家就有希望,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和陈瑞安一样,2014年春节前,雅安625户特困户全部入住新居,震后一周年前,4482户建房困难户全部搬进了新家。
  新家的建成,离不开雅安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
  2013年9月,57岁的芦山县纪委监察局干部王宗元,带着工作组来到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组指导开展重建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工作笔记就记满了9个笔记本。王宗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将白伙新村81户群众的重建进度和需要解决的难题都写在了笔记本,记在了心里。
  “王组长很务实,对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关心。”白伙新村居民的一席话,道出了雅安今天党群、干群的密切关系。在重建过程中,雅安广泛组织了“让阳光照亮心田”和“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了“一根凳、一席话、一条心、一起干”的“四个一”活动,市、县、乡6400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助了21万重建户。
  如今,作为震中的龙门乡白伙组81户重建户都搬进了新家,以小组团、院落式、田园化为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点赞。
  重建中,群众的主体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全市232个统规统建、统规联建和统规自建的新村聚居点都组建了业主委员会,成立了自建委,新村建成后,自建委又过渡到自管委。从选房址到谈价格,从管资金到督质量,从提建议到理纠纷,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说了算。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重建中,雅安市把城乡住房重建放在了整个工作的首位。震后不到两年,78792户农房重建全面完成。
  两年多来,曾经满目疮痍的雅州大地上,一栋栋别致的新房、一座座各具特色的美丽新村、一个个产村相融的农村综合体已经拔地而起,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青山绿水之间徐徐展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在重建中,雅安始终坚持思民之所想、知民之所利,让环境更生态,让文化不缺失,让传统长留驻,让悠悠的“乡愁”溢满心间。
  新城镇新天地
  家在清风雅雨间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2015年12月29日,芦山县城88岁老人孙瀛滨分到了重建的新房,激动的他表达着自己对党委、政府的感谢。当天,包括孙瀛滨在内的芦山县首批197户城房重建户,全都分到了新房。2015年底,雅安33696套城房重建全面完工。即将住进电梯小区的老百姓们,喜悦兴奋的心情在抽房号时就溢于言表。
  如果说,城乡住房重建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那么以实现城乡统筹、产城一体为目标的城镇体系的重建则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保障。1月12日,在位于芦山县老城区的汉姜古城内,新修建的建筑物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整个古城内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汉姜古城占地0.25平方公里,集商、住、休闲为一体,以仿古建筑为主体,在新建的基础上,还修护和保护了当地原有的姜公庙、姜维墓、平襄楼、姜侯祠大殿和汉姜侯祠牌坊等古建筑。走在汉姜古城内的街道上,建筑物上的飞檐、门窗雕花精致美观,回廊、亭台、塔楼等建筑随处可见,使人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回到古代。
  芦山县汉姜古城、龙门古镇、飞仙关镇,天全县南天新镇和宝兴县灵关镇等“一城四镇”,正成为雅安城镇综合体的代表之作。
  城镇体系重建中,如何保护生态,如何处理好当前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也是摆在重建者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宝兴冷木沟泥石流是整个芦山地震灾区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点,直接威胁着宝兴县城1.5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12月,总投资1.75亿元,以“多级拦挡、固沟护坡、拓宽行洪”为思路,按省级“地质公园”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的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
  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战,这里建起了全国泥石流治理工程第一高坝和最先进的高山峡谷区,建起了泥石流灾害自动化检测预报预警系统。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合理调配资金,就地建起地质遗址公园,还原了一个山更美、景更好的冷木沟。
  住得好,行也更通。地震前,作为一名货车司机,李丹主要往返于雅安和成都之间,但从2015年开始,他跑的地方就更多了。“重建修好了通往甘孜的国道318线,我们货车都愿意往甘孜跑,收入肯定比以前要好得多。
  长期以来,雅安经济社会发展“欠账”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在新的规划蓝图下,雅安人民期盼多年的市区绕城路——北外环线建成通车。
  北外环线不仅解决了国道108线、318线穿城而过带来的交通拥堵、噪音扰民和安全隐患等“内循环”的问题,而且还理顺了城区外连雅西高速、雅乐高速、雅康高速、国省干线“外循环”的障碍。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雅安境内国道、省道的通行能力。如今,国道108线、318线改造工程已完成,国道351线多功至芦山段已建成通车,雅康高速、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也已开工,部分道路和桥梁已经投入使用。
  作为城镇公共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卫生项目重建一直是雅安灾后重建的重点。2015年9月新学年开学之际,雅安中学、芦山县综合教育园区、荥经县严道第二小学等新建成学校的师生,高兴地迎来了新学校的第一堂课。至此,雅安全市370所基础教育重建学校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投入使用。截至2015年底,92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完工率也达到94.6%,芦山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重建项目顺利投入使用。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希望与梦想成为雅安人民抹平伤痛、崛起灾难的无穷力量。美丽幸福新家园,正如愿而至。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雅安市纳入重建总规的2160个项目(不含国外优惠贷款项目)累计完工1949个,完工率90.2%,累计完成投资646.3亿元,投资完成率90.6%,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全面完成年底“双90%”目标任务。累计拨付财政资金310.6亿元,占中央、省包干控制资金的71.1%。
  全市城房重建完工33696套,完工率100%。
  1038个公共服务项目累计完工995个,完工率95.9%,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投资完成率93.3%。其中,312个教育重建项目已完工309个并投入使用,完工率99%,完成投资30.2亿元,投资完成率96.8%。92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完工87个,完工率94.6%,完成投资13亿元,投资完成率98.9%。
  94个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完工76个,完工率80.9%,累计完成投资56.7亿元,投资完成率73.4%。116个城镇体系建设项目完工81个,完工率69.8%,累计完成投资75.2亿元,投资完成率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