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治发展报告》出炉:社会治理成“短板”

04.06.2014  23:05

中新网上海6月4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4)》4日出炉,自贸区法治保障、社会治安、八项规定在上海执行等指标满意值跻身排名前十;社区组织解决困难、行政执法、治理有毒有害食品等则排位在倒数十名之中。

据悉,受访者对上海民主政治满意度评价最高,司法公正评价次之,社会治理排名第三。倒数十名中有9项为社会治理类指标,报告指出,社会治理已然成为申城法治建设的一大“短板”,亟待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课题组方面表示,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矛盾凸显。旧有集权式的社会管理方式习惯于行政命令,缺乏法律约束,难免发生越权、滥权、侵权等违纪、违法事件,尤其在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劳资关系、医患关系等利益冲突集中、民众关切的领域,这种现象多发易发,阻碍了法治建设的顺利推进。

经过科学的统计分析,课题组得出上海法治建设满意度综合指数值为3.8350(满分为5分),折算成百分制为76.7分,较2011年略有提高。报告称,法治政府建设等环节仍然是上海法治建设的“洼地”,受访者对通过法治手段治理城市“顽疾”的满意度比较低。据知,受访者对上海在治理非法占道经营、车辆非法营运群租、禁烟场所吸烟、交通拥堵、有毒和有害食品等方面的满意度均低于50%。

由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编撰的《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4)》,对2013年上海地方法治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总报告全面回顾上海法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以及为推进城市“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有序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专题篇则重点介绍了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政务诚信制度、政府行政复议等社区自治新模式等内容。

在科学分析上海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经验不足的基础上。《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4)展望》对上海2014年法治建设,包括:加强制度创新,探索社会共治新路径;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深化“平安上海”建设;全面履行司法职能,努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聚焦“群众需求”;启动上海地方法治数据库建设,完善法治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