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协委员:请市长和中小企业老板交朋友

23.01.2014  03:09

  胥会云

  “是不是从杨市长开始,跟广大的中小企业的老板们交朋友?不要只看央企、国企,跟中小企业交朋友,他们民间可能有很多的智慧,可能有些什么办法告诉你。

  在22日政协上海市十二届二次会议的专题会议上,政协委员郭翔对在场的上海市市长杨雄说,上海也应该出一点民间小企业,今天小企业,明天可能就是大企业了,希望政府能够放下身段去交朋友,从民间吸取智慧。

  “你怎么知道我没有交朋友?”杨雄的这个问句惹得全场笑了起来。“我跟周波(上海市副市长)一年要和他们开三到四次会,跟他们吃饭、聊天,其中很多都是上海的一些创业型企业。

  稍作解释后,杨雄又说,“但你说的也有道理,我可能要交得更多一些”。

  在这场名为“发挥市场作用、推进创新转型”的专题审议中,中小微企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上海为何出不了BAT

  在21日举行的上海市人代会的专题审议中,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披露了一组数据:2012年底上海企业总数39万户,其中民营企业33.3万户,96%的民营经济是中小企业。上海全市72%的专利出自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90%以上是民营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的实收资本总额和营业收入分别占到全市的75%和54%,税收贡献半壁江山,吸纳就业将近80%。

  李耀新还称,目前上海政府采购中,中小企业的合同数、合同金额占合同总数、金额总数都超过80%。

  但是,从2008年上海两会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提出“上海为何不出马云”的命题,到今日上海继续讨论为何出不了BAT(百度、阿里、腾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亟待在上海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政协委员卢建熙说,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人员的转型存在很大问题,因为企业的人员直到退休没有再培训、再教育,很难提高整体素质,转到其他行业。

  “企业每年都交千分之一的教育附加费,但是这些费用没有花到我们身上,他们说可以把钱拿回来,但返回给我们有什么意义?应该给我们的人员进行再教育、再培训。” 卢建熙建议制定出相应政策并落实下去。

  杨雄回应称,这个事情一直在关注,关于教育附加费,政府是希望企业拿回去用于职工教育。

   呼吁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政协委员钱世超则表示,上海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了95.6%,比例非常大。所以推进创新转型话题的时候,不得不把中小微企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钱世超说,2013年上海市政协无党派界别的委员和知识分子联谊会历时半年调查了很多企业,结果发现,政府对中小微企业财政支持往往是低效率。

  比如,2011年9月开始,上海财政部门提出通过三个10亿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总体偏紧输血,但调查显示,中小微企业了解这些政策并且受惠的只有35%。

  此外,商业银行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力军,但因为中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要控制风险,就没有任何积极性。

  而民间金融已经成为上海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我们做了调查,目前中小微企业通过民间金融的渠道,获得贷款额度差不多在一千亿元。”钱世超说,整个中小微企业2012年的融资额差不多在一万亿元,通过民间金融渠道融资占了10%。

  杨雄回应说,“民间金融如果对它支持这么大,政府是不是只要规范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再弄一个平台,符不符合市场规律。你们可以给我们一些建议。

  钱世超说,其中有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按照政策规定,小贷公司可以向不超过2家银行贷款,但实际上贷不了款。典当可以按1:1比例向银行贷款,上海比较大的东方典当行2012年在银行的融资达到最高融资额的60%,其他典当行根本没有。

  钱世超由此建议,政府是否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使得商业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优势互补。比如联合贷款,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企业承接融资业务,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获取正常的贷款利息,其余利息由典当企业或者小贷公司根据各自承担的风险来获取。

  “你们调查很深入,回头把调查形成一份报告给我们。”杨雄说,搞活小微企业,是上海多年来一直想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市场。

  李耀新在专题审议中表示,目前更加关注新行业里面和中小企业的结合,这个势头也非常明显。下一步将会和商委、国资委等一起,联手为中小企业搭好服务的平台。

(原标题:上海政协委员:请市长和中小企业老板交朋友)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