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业绩考核体系刺激国企领导班子改革
胥会云 陈芃
资产重组、领导层变更,各项针对上海国资国企的改革都在逐步推进,并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概念股的看好。
近期上海市国资委扩大三个“视同于”范围,通过改变业绩考核体系,“刺激”国企领导班子大胆改革。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于利润和单列政策的操作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凡是被纳入上海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的竞争类企业,从2014年1月1日起,其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视同于利润。
“目前我们的业绩还在审计中,没有全部结束,但我相信这对于领导班子的考核会是很好的突破。”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三个“视同于”
作为体量超11万亿元的地方国资第一重镇,2013年12月,上海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首个推出国资改革方案。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中,提出了三个“视同于”。
“视同于”并非完全新鲜,早在2006年,上海市就提出对出资监管单位增加的科研投入,经审核后可在出资监管单位产权代表年度业绩考核和绩效薪资计算中视同于当期利润。
在2008年的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视同于”又延展到了国企历史遗留问题领域,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视同于利润的业绩考核办法。
相对于科研投入和历史遗留问题,此次上海国资委提出的三个“视同于”,显然已经有了较大变化,更加强调了国资国企的创新转型和走出去。
葛俊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之前国企考核注重规模导向、盈利导向,三个“视同于”则有助于解决上海国企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企业长期活力、竞争力的问题。
《指引》称,企业收购创新资源比如科技企业(含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科技成果(包括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包括收购所形成的无形资产部分的摊销费用(不含土地使用权)和前期尽职调查费用,原则上按3年期享受政策。
服务业企业模式创新和业态转型也纳入“视同于”的范围。其中符合特定条件的电子商务项目所形成的亏损,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可视同于利润。
平衡当期与长远
《指引》也提出,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项目,企业“走出去”的前期费用和一定比例的融资成本视作利润,同时符合条件的海外项目亏损,考核时可单列,不计入母公司财务报表。
“推动打造本土跨国企业的倾向很明显,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也是此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葛俊杰说。
此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更注重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葛俊杰说,资本并不是单纯看企业的每股收益,而是看企业是否存在核心竞争力、差异化的定位以及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目前食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葛俊杰说,如果当期收益不足以带来未来的竞争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会有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平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更加理性地从可持续角度看问题。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也对记者表示,三个“视同于”有利于引导企业从经营和决策上更加关注市场、关注长远,但是从监管的角度,更要注意企业为什么不愿意更多研发投入。
《解放日报》援引上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的话说,新考核办法除了“三个视同于”之外,考核期限也将从年度考核转变为任期考核。
(原标题:上海国资考核新政“刺激”领导班子改革)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