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有个性的干部要有生存空间

23.06.2014  04:07

  胥会云

  [ 现在部分干部存在“三不问题”。一个是不敢动,担心出错了风险谁来担,担心多做多错。二是不想动,因为激励不足,工资福利多年没有调整。三是不会动,面对日益复杂的新情况、新矛盾,能力还上不去 ]

  当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内的诸多改革重任落于上海之后,上海的领导干部不仅被寄予厚望,而且被要求提升水平。

  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亚信上海峰会后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和干事创业本领。

  他同时强调,上海各级干部要有战略能力,有国际视野和全国意识,要多读书,增强信仰力量和道德力量。

  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的改革态势下,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允许一些探索稍微“出格”点儿,有个性的干部要有生存空间,这样水就活了。

  第一财经日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针对各级干部提出多项要求,怎么看待此时专门提出对干部的这些要求?

  曾峻:这还是对上海干部寄予厚望,首先上海干部总体素质还是不错的,做事情比较规范,注重细节。上海干部做事情比较会想办法,比较务实,考虑问题比较周全。

  此外,上海在整个全国改革发展的经济发展中地位很重要,这次也是首次公开讲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上海这几年转型发展遇到了严重挑战,都是两难命题。去年以来上海市领导也一直讲干部要综合素质过硬,敢打敢冲敢闯敢试,因为上海到了不改革创新就没有出路的关键时期。

  当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还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在部分干部存在“三不问题”。一个是不敢动,担心出错了风险谁来担,担心多做多错。二是不想动,因为激励不足,工资福利多年没有调整,过去一年多来不少“灰色”收益也被取消或禁止。三是不会动,面对日益复杂的新情况、新矛盾,能力还上不去。所以整体上精神状态还是比较低迷的。上层很着急,但这种急迫感如何转化到广大公务员身上,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

  改革最难的是动力没有转化出来,我觉得首先还是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允许一些探索稍微“出格”点儿,有个性的干部要有生存空间,这样水就活了。只要不涉及政治、法律和纪律底线,都应大胆试验。

  日报: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不仅争创国内一流,而且要敢于到国际上去比较,去竞争,也就是说,上海干部的全球意识、全国意识还不够?

  曾峻:全球意识本应该是上海的优势和长处,但是这些年,特别是到了管理部门,不是打开视野看别人怎么做,而是强调特殊性过多,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有些地方甚至有些画地为牢了。

  所谓全球意识,就是要把上海的定位和发展放在国际层面上看待,各方面工作要体现国际水平、国际趋势。尤其是在发挥市场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领域更要永立潮头,先试先行,积累经验,提供标杆。

  另外,上海是一个资源匮乏型城市,各地资源的注入推动了上海的发展,所以上海也要回馈全国,不要带着零和的思维想问题。此外,还有一个虚心学习的问题,其他地方这些年都有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上海也应吸收借鉴,切忌自满自大。总之,上海要主动融入全球化、全国化进程中,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日报:评估一下,你认为上海干部存在哪些本领恐慌?

  曾峻:首先是不会运用体制外的力量,比如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甚至多多少少带有不信任,带有提防和恐惧的心态。总觉得用了它们会把我们的风头压过了,甚至可能产生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比较习惯于自己去做事,单打独斗,实在忙不过来才想起来给它们一些空间和机会。

  其次是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本领恐慌。原来的体系是自上而下,有上下之分,形成了高人一等的感觉,所以很多公共问题不是政府牵头协调大家坐下来讨论,最终找到一个妥善的方案,还是想着靠某个人某个机构的力量解决问题。

  再次是面对复杂矛盾利益冲突的平衡协调本领恐慌。现在任何事情都是一部分反对、一部分人同意、一部分人不置可否,但一旦利益受损,群众就会站出来。这就对政府提出很高要求。怎么平衡协调,大家还是没有信心。

  最后则是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管理的精细化、精准性能力还远远不够。这本来是上海的优点,但在有些领域还没有很好地展示出来。比如流动人口管理,到底流进多少流出多少,留在什么领域,为什么留下来的,我们没有很精准的分析。

  日报:去年上海启动了年轻干部的选拔,目前进展如何?

  曾峻:今年第二批已经完成,3月22日参照第一批的模式进行了6天的集中培训。第一批主要针对区县、企事业单位、大学科研机构选拔,第二批主要针对市级机关选拔。

  这些选拔的年轻干部一部分就近提拔,一部分分类型轮岗交流,还有一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市委党校是第二批,也按照统一部署推荐年轻干部,组织部门当时找全校100多人谈话,面很广,也就是说,选拔对象必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这个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因为两批已经选拔了大约800名。

  这个工作首先是产生了示范效应,在干部中产生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体现了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的导向。

  不过我们也认为,干部到基层锻炼要避免“洗澡蟹”现象,防止把基层当作“跳板”,简单地用来增加一些人的经历,这样少数人就很难沉下去做事情;也要避免干部选拔的“潮汐”现象,实现干部选拔配备的常态化。同时还要关注更多没有进入这个行列的干部,不能选拔了一批,打击了另一批。进入后备干部行列也好,年轻干部培训也好,毕竟是极少数的,剩下的大部分如果积极性不高,工作还是很难做的。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还是要坚持重点培养、同等使用。

  日报:针对干部的年轻化以及知识水平、创业本领的要求的提高,党校的培训是否也在发生变化?

  曾峻:针对干部越来越年轻化,针对上海对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最近也在思考,有些方面要加强。比如,从基层选拔的年轻干部,经验丰富,但要防止落入经验主义的窠臼,需要增强理论思辨能力,将来担任的职务越重要,这种能力也显得越重要。我们还要解决理论教育的说服力问题,切实从认识上解决理想信念、世界观方法论问题。要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切实把党性要求落实落细落小,解决“外化于行”的问题。要实现干部思维方式的更新,强化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强化底线思维和历史思维,在坚守各种底线的基础上大胆试点,通过深度的改革开放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原标题: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改革要允许出现一些“出格的”干部)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