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改革半年制约因素仍不少

19.06.2014  13:49
核心提示:尽管政策层面不乏利好,相关企业改革动作也渐次落地,但目前制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的因素仍不少,改革或更多停留在市场概念炒作层面。   6月17日,上海国资改革迎来“半年考”。2013年12月17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即上海国资改革20条),本轮上海国资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不过,《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尽管政策层面不乏利好,相关企业改革动作也渐次落地,但目前制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的因素仍不少,改革或更多停留在市场概念炒作层面。   不缺政策支持   去年12月17日,上海发布国资改革20条,确定国企分类监管、建立国资流动平台、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等核心改革方向。随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入国企改革方案制定、国资流动平台建设时期。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并不缺乏政策支持。2014年6月12-13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前往浦发银行、上海国际集团等调研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6月13日,上海市委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提出三到五年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大国有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力度,加快推进竞争类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支持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据上海国企内部人士透露,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在半年时间内曾多次前往企业调研改革,并多次组织国企负责人参加研讨推进改革。《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给国企在推进改革方面的压力很大,要求相关国企在今年3月底之前上报改革方案,并安排专门的小组审议国企上报的方案。目前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正对改革方案进行评级并推进。   4月11日,上海市国资委召开系统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总结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开局情况并安排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工作,提出改革将聚焦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国资流动平台、加强分类监管、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优化布局等五个方面。   上海市国资委印发的《2014年度本市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要点》,对竞争类企业、功能类企业、公共服务类企业分别做出了预算目标,并提出2014年委管企业收入预计增长7%左右,力争效益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有国企高层表示,今年企业在保障收入和效益方面压力不小。   半年来,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实际动作很多,除了涉及上市公司的改革以公司公告形式公布外,不少企业的改革尚未对外公布。近期,上海国资系统更是密集传出改革动作,改革或到了总结经验、部署未来工作的承前启后阶段。   制约因素也不少   尽管有政策的支持,也有企业层面的积极推进,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制约因素也不少。其中,对改革涉及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股权激励背后的公司管理等问题认识的不统一,以及国企存在的业务问题等,都制约着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继续推进。   信达证券分析师郭荆璞认为,目前不论是全国还是上海,在国资国企改革中都存在着对国资保值增值、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标准模糊”。他认为,改革中必须涉及的对国资价值的衡量,目前各方存在不同观点,股权激励涉及的国资增量分配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定论,国资国企改革将遭遇认识分歧上的制约。   部分上海国企的改革还受到自身业务、人员安置等问题影响。华谊集团方面表示,目前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未上市资产的整体性和独立性。作为老牌化工企业,华谊集团部分项目存在土地产权关系不清晰等问题,且由于集团处于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工行业,资产上市面临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很大。   另外,上海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还需要国资监管部门转变观念和推进市场化运作。一位国企高层就直指,改革中,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没有真正转变观念,国资的整合优化多为政府行为,有背离改革初衷的倾向。有计划参与上海某国企改革的一位民企高层则认为,目前,国有股份对公司的掌控力还是太强,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资过于强势,其他参与方成了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