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吉林,对中国汽车产业链意味着什么

21.04.2022  17:46

  随着上海、吉林两地的车企陆续宣布复工,国内汽车产业链将迎来复苏。

▲3月26日,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员工在生产车间工作。图/新华社

  文 | 高斌

  近日,吉林长春和上海的重点企业陆续复工复产。

  长春和上海,这是全国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两个最重要的汽车城。因为疫情,一些相关企业先后停产,给全球汽车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两地因受到疫情冲击而暂时停摆的企业正在有序重启。

  4月19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复工复产,上汽集团在临港乘用车工厂完成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

  随着上海、吉林两地的车企陆续宣布复工,国内汽车产业链迎来复苏。

   1

   上海众多汽车公司陆续复工复产

  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与此同时,该市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浮出水面,在这份“白名单”上,给出了一个吉利的数字:666。

  在666家第一批获准复工的重点企业中,与汽车相关的企业高达249家,不仅包括众所周知的特斯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整车企业,还包括一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这些零部件供应商不仅供应上海本地汽车企业,也供应武汉、广州、重庆以及海外等地的汽车公司。

  上海准备复工的同时,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在15日宣布,因受上海疫情影响,其日本本土两家工厂宣布于21日-26日停产,这是4月份马自达汽车日本工厂第三次停产,前两次分别为4月4日-5日、4月14日-15日。

  虽然仅仅249家企业复工还不能保证上海汽车企业及供应商完全复产,但应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相信第二批、第三批复工企业名单会陆续出台。

  在因疫情“停摆”更早的长春,也启动了复工。因受疫情影响于3月13日停产的一汽大众、一汽丰越、一汽解放、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五大整车工厂,自4月11日起与其276家零部件供应商陆续复工。

  2021年,一汽集团实现整车销售350万辆,销售收入7070亿元,是长春乃至吉林省最重要的支柱企业。根据其年初发布的年度目标,2022年,一汽集团计划销售汽车41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7700亿元。

  地处上海的上汽集团,同样是上海市的重要支柱企业。2021年,上汽集团实现整车销量546万辆,连续16年位列全国第一。去年上汽集团共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其海外市场销售的69.7万辆汽车中,59.8万辆为中国出口,其海外市场同比增长78.9%。

▲上海汽车生产车间。图/IC photo

   2

   两大汽车集团复工复产  带动数十万人就业

  上汽集团与一汽集团是中国三大国有汽车集团中的两家,另一家为地处武汉的东风公司。

  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东风公司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6.1%,其最终实现完全复工复产,涉及2700多家经销商和供应商共计22万多人。

  上海、长春、武汉,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最重要的三个产业聚集地。1984年,从德国大众汽车与上汽合资,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上汽大众诞生起,这三大汽车城就开始聚集无数的配套企业。当年上汽大众生产的桑塔纳、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与东风公司和法国标致雪铁龙合资企业神龙公司生产的富康,被称为车市“老三样”,是中国汽车市场最紧俏的车型。

  广州、上海、武汉、长春堪称中国汽车产业链条上的四个齿轮,无论缺其中哪一个,汽车产业就无法正常运转。

  在上海及其周边,不仅有特斯拉、大众、通用这样的整车企业,还有几乎为全世界汽车公司配套的“巨无霸”级零部件巨头博世,中国最重要的汽车钢材供应商宝钢,汽车电子、汽车座椅、方向盘、发动机、动力电池等种类繁多的供应商,以及这些零部件供应商们的供应商。

  在长春,这个数字虽然相对要少一些,但同样巨大。由于疫情,中国三大豪华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沈阳,也因为断供导致华晨宝马停产,而长春和沈阳同属一个汽车产业链区域。

  在汽车业,几乎没有人可以准确说出,这条供应链上涉及多少家企业,只能笼统地说汽车是由两三万个零部件组成。注意,这还是集合零部件的数字,并不包括那些无法统计的组成零部件的部件。

  但这仅是供应端,在终端市场则会是更为庞大的数字——汽车业被称为制造业中的制造业,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精益生产模式生产:终端市场向整车企业报订单,整车企业根据订单安排生产和运输,零部件一级向一级采购,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都会导致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中断。

▲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轿车生产线。图/IC photo

   3

   上海是拥有新能源汽车公司最多的城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

  汽车诞生160多年来,德国、美国及日本等汽车业大国一直牢牢领先。中国通过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在上海,除了传统汽车公司外,有特斯拉、蔚来、哪吒等众多新能源汽车公司。上海是拥有新能源汽车公司最多的城市,除了产业配套及地理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资本市场,这是处于初创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最重要的融资平台。

  4月14日,地处广州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找不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5月份几乎所有中国整车企业都要停工停产。

  这一说法得到业界关注。与长春不同的是,上海不仅是传统汽车产业链聚集地,近几年也因新能源汽车兴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集地。

  虽然有人认为,很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可以由其他供应商或其他生产基地替代,但大规模替代目前仍不可能。因此,上海和长春汽车行业尽快摆脱疫情影响恢复生产,是中国汽车产业恢复的关键,也是中国经济恢复的重要一环。

  数据显示,汽车消费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十分之一,占GDP比重超过4%,这还不包含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

  跨国汽车公司中,除了马自达,日产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东风日产因为疫情,旗下所有工厂也出现停产。3月份,日产中国销量同比下滑33.6%,本田中国销量也同比下滑33.2%。本田中国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分别在武汉和广州,本田是2020年武汉疫情时受影响最大的跨国车企,其当年3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50%。

  去年在全球市场共售出860万辆汽车的大众汽车,其中330万辆是在中国市场售出的,其在华两家合资公司分别在上海和长春,预计其今年业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值得欣慰的是,上海、吉林汽车产业链企业正在加速启动复工复产。截至4月18日,一汽集团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已有502户复工,比前日增加29户,各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供应链和物流保障方面,上汽临港基地排摸近400家供应商的产能、库存、原材料等,密切关注下级供应商的人员动态、生产情况,尽可能协助支持其防疫复产工作。同时,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尽快打通跨省市通行的绿色通道。

  重点企业复工的同时,上海也在加强协调服务,支持苏浙皖三省重点企业供应链在沪配套企业抓紧复工复产。

  随着两大汽车城加快复工复产,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链有望告别阴霾,重新走上发展快车道。

  特约撰稿人 |  高斌(汽车行业资深媒体人)

   相关报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新华社)

  记者从特斯拉中国获悉,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的整车制造项目,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19日复工。(记者周蕊)

   此前报道:

   疫情“逼停”汽车业: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中国新闻周刊)   

  从3月28日开始计算,原本计划停产4天的特斯拉上海工厂,截至4月16日已经停产20天了。GLJ Research研究公司分析师在日前给客户的说明中预测,特斯拉或于5月中旬才能复工。但特斯拉内部人士对此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称:“现在没有相关消息。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也在4月15日通过微博表示,“最早5月中旬能复工”的说法是谣言。

图片来源:陶琳微博

  这次停产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自2019年末投产以来,停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保守按照日产2000辆电动汽车来算,特斯拉上海工厂目前已经损失了近4万辆的产量。如果真的需要停产到5月中旬,特斯拉的产量损失将超过10万辆。

  “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4月14日晚,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朋友圈发文。

图片来源:何小鹏朋友圈

  4月15日,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在朋友圈表示,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从3月下旬至今,多家企业位于上海的生产基地宣布停产,其他企业、工厂、车间也在艰难保供,未知所带来的惶恐气氛迅速蔓延至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此前两年多时间里各企业所摸索过的各类应急方案,在未知的时间线里,仿佛都不再奏效。

   从艰难保供到无奈停产

  “我已经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东风科技在沪员工大华是“住厂闭环生产”的一员,“没想到会住厂这么久,衣服带少了。不过看到抢菜的新闻,感觉自己不愁吃喝还能工作挺幸运的。”据了解,东风科技在沪员工共1150人,其中接近1/3的员工为了保供驻守在工厂。

  上汽大众安亭基地的小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3月5日开始,采购、物流和制造就迅速协同成立了数百人的跨部门保供团队,与上汽大众遍布全国的供应商体系实时调整供应链方针,以确保7000多个零部件一个不少。“3月20日晚上8点,收到嘉定区通知安亭镇3月21日-3月22日的封闭管理通知后,近2000名员工和相关方员工连夜冒雨赶回工厂,2000份后勤保障物资也全面到位。3月21日早上,流水线准时开动。

图片来源:上汽职工之家

  而上汽通用的员工亦表示,面对不少小区被封控管理,各工厂、车间的工作人员都主动留守公司,在办公室搭起了临时铺位。

  此次疫情集中暴发的上海、长春是汽车产业重镇。在产业链上下,像大华、小张等“住厂闭环生产”的从业者不在少数。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此前透露,上汽大众安亭工厂闭环生产的员工达到8000-9000名。

  尽管不少汽车上下游企业的从业人员都在全力保供,采取“闭环生产”的方式最大程度保证业务的展开,但人力短缺和上游原材料的供应不畅也会使得工厂只能维持在较低的产能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对于行业的冲击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不得不选择停工停产。

  3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停产;4月1日,上汽大众关闭部分工厂生产;4月9日,蔚来汽车宣布暂停整车生产;4月13日,长城坦克品牌发布通知称,受到上海、江苏、吉林等多地疫情影响,坦克300车型共涉及8家供应商伙伴已经停工、停运……

  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表示,疫情严重影响了大众的生产销售节奏。“3月中旬以来,新冠疫情在长春和上海相继暴发,两地是我们的合资企业和许多关键供应商的所在地,这对集团业务造成了严重影响,意味着我们暂时无法满足大量的客户需求。我们希望当前的情况能够得到尽快缓解,使我们可以在未来几个月中弥补生产延误。

  4月9日,在蔚来汽车发布停产消息后,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也在蔚来汽车APP中表示,受疫情影响,3月中旬蔚来已有零部件断供,靠着库存支持到上周,近期上海、江苏等地的疫情导致更多合作伙伴无法供货,只能暂停生产。李斌直言:“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这个情况也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APP

  随着何小鹏、余承东先后在社交平台发文预警,汽车产业的困境更受瞩目。据了解,尚未完全停产的部分整车制造厂、零部件制造厂等仍采取“闭环系统”艰难运营,但与多数已经停产的工厂一样,原材料实际已经断供,库存能够支撑多久,能否在被迫停产之前续供,在产业链环环相扣的接力情况下,短期内的前景相当不乐观。

   单月平均产能损失或超23万辆

  作为我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基地,上海不仅有众多整车制造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更是覆盖甚广。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地区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就有超过600家,包括博世、采埃孚、米其林、马勒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工厂,再加上小微企业,上海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多达2万家以上。

  这导致除上海的整车制造企业外,全国多家汽车企业受到辐射影响而降低产能。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月度销量信息发布会上表示:“受宏观经济影响,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一季度汽车市场增速同比明显回落。3月一般是上半年汽车产销的高峰期,但今年受疫情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很大,当月仅完成223万辆左右,比正常或合理的产销量有几十万辆的差距。目前来看,4月的产销数据也不会有很大改观。

  数据显示,3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9.1%和11.7%;一季度,汽车产销分别为648.4万辆和65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和0.2%。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除了上海零部件企业受疫情影响停产停工的辐射影响外,上海本地对国内汽车生产的作用也举足轻重。2021年,上海汽车产量达到283.32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2652.8万辆的10.7%。这意味着,如果上海整车制造企业全面停产,单月平均损失产能约为23.58万辆。再加上受限于上海零部件企业供应而停产的其他地区整车厂,损失将无法估算。

  对于本就在今年“开年不利”的诸多主流汽车企业而言,无疑更加雪上加霜。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已有多家车企产量出现大幅下滑:一汽红旗3月产量同比下滑73%,一汽-大众下滑45.8%,上汽通用下滑31.3%,北京奔驰下滑30.7%,华晨宝马下滑51%,上汽大通同比下滑34%。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由于汽车产业链长,协同要求高,核心生产和物流基地的停产辐射范围更广,受疫情等因素影响,4月的车市产销压力仍然很大,汽车营销环境也更加复杂。

   多元联动推动复产复工

  事实上,行业的困境并不止于上海。

  受疫情影响,车市全年最重要的营销活动之一,原定于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目前已确认延期。按照往年的情况,4月一直是新车上市发布的黄金期,借助车展的集中营销,为新车型的销量爬坡造势。而今年多数厂商的新品上市节奏,已经被一季度的疫情全盘打乱,再加上产能供应不足,企业不得不调整全年营销计划及销量预期。

  中证鹏元在发布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汽车供应链涉及八大制造系统,数万个零部件,供应链条长、管理难度高。同时,汽车行业上下游间实行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短期切换供应商难度颇大。作为汽车工业重镇,吉林和上海本地汽车零部件厂商生产受限,进而又对其他省市下游厂商生产造成影响,对全国汽车供应链体系形成冲击。

  面对这一情况,4月15日工信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的保障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专题会议精神,研究落实工作举措。同日,交通运输部在相关会议上强调,要统筹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物流保障保畅各项工作。人民银行也于当日召开会议,传达国务院专题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金融支持。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于4月11日发布了《关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上线的通知》。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基本信息注册、问题反馈和留言回复等。通过平台可对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信息交流,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问题诉求与反馈机制,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问题。

  与此同时,各企业也在不断尝试恢复生产。4月14日,蔚来汽车表示,目前供应链略有恢复,合肥生产基地正逐步恢复生产,但后续生产计划还有赖于供应链恢复情况;上汽集团旗下各企业也正在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在4月18日开始启动复工复产的压力测试;中国一汽红旗蔚山工厂总装三线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已经实现单班复产,而一汽-大众、一汽解放、一汽丰田等工厂也将陆续复工复产。

  疫情的不确定性,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同步而来的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供应短缺等一系列困难,从新能源车型开始的汽车涨价潮,已经蔓延到了燃油车市场,行业洗牌大势无可避免。对于部分弱势车企而言,渡过了眼下的难关,实现复工复产之后,将要面对的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死考验——马太效应之下,汽车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速。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