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米长成都版“清明上河图” 七旬老人用铅笔绘出老街道
龚素清和她铅笔画。
华西社区报记者李明宇摄影报道
“你看,这是合江亭那儿吧。”“这边是我们住的地方吗?”8月18日,水井坊街道较场坝东街67号院内,一副长约12米的铅笔画卷被展开,画上描绘的是上世纪60年代望平环街、点将台、东门大桥、九眼桥等地方。熟悉而陌生的街道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的目光,大家纷纷凑到画前,开始寻找曾经的“那个地方”,现场更有人称这幅画俨然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长画作者,是曾居住在东风大桥附近的七旬老人龚素清。
受启发
用笔讲述记忆中的街道
龚素清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为了帮衬家里,小小年纪的她就四处捡“炭花”。“我那时就爱四处转,对这附近十分熟悉。”龚素清说,不过后来城市建设搬了家,原来住的老街道也已不在,东风大桥附近也完全变了样子。
2006年,64岁的龚素清开始学习画画,她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最爱画房子。2007年,一位朋友看到龚素清的画,就对她说,可以画一下牛王庙这片的老街巷。受此启发,龚素清开始着手这幅长画。
访居民
还原不熟悉的老街道
“我画的其实是记忆中的风貌,而不是完全的还原。”龚素清说。她第一次就画的是1960年左右,望平环街到点将台的大致街巷。“我原来就住在这附近,所以很熟悉。”龚素清说,很多以前的地方,她都记忆犹新。比如这片曾经有个“粪市”,每天上午卖尿和粪,许多农民买来做肥料,下午则是卖潲水和杂草,用来喂猪,或一些贫困家庭会买杂菜来吃。
一开始,凭着记忆,龚素清画得很顺利,但是当画到一处巷道时,却遇到了问题,当时的“潍坊巷”附近有处围墙,高墙内看似有许多房子,但龚素清却从来没有进去过,为了还原这堵墙内究竟是工厂还是居民院落,龚素清走访了还住在这片的老居民。“我遇到一个婆婆,她跟我说围墙里面是院坝。”龚素清说,接着她又问了其他人来证实这个说法。
继续画
用水彩展古镇风貌
龚素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画了100多间房屋。目前这两卷都已完成,第一卷长7.8米,第二卷长4.5米。展出时,许多居民都来围观。“画的感觉还真不错,比如九眼桥这边,就像看到了以前,回到了过去的时光中去。”居民李阿姨一边看着画,一边高兴地说。
“我还有第三卷,也是最难的一卷——黄伞巷。”龚素清说,“这个街巷已经没有了,大致应该是锦官驿小学、芷泉街那一转。”目前这幅长卷也已在创作中。这次邀请龚素清用铅笔来讲述过去的街道,其实是艺术家曹明浩、陈建军和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一起发起的,目的就是邀请居民加入,描述自身的记忆。
龚素清说,等第三卷长画完成,她还将继续用水彩画自己曾经旅行过的古镇,将古镇风貌再次用画笔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