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 四川重点领域改革亮点多

19.08.2015  13:06
核心提示:无       近日,由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以下简称省改革小组)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四川省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表明,各重点领域改革齐头并进,特别是在金融、投融资和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成效显著。“下一步将继续探索通过PPP等模式,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以及在金融、财税、价格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省改革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直接融资渐成主流

    与其他方面的改革比较,尽管金融改革有其特殊性,即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但作为省一级地方政府仍然有所作为,可以用好用活用够政策,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四川在这方面已尝到了“甜头”。
    在直接融资方面,今年上半年,通过创业板首发上市的四川企业就有中光防雷、环能科技、富临精工、金石东方、运达科技、迈克生物、迅游科技、日机密封、厚普股份、国光股份、康弘药业等11家,共计融资近50亿人民币。另有部分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如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6日成功登陆新三板,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获得了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对同意其在新三板挂牌的批复,成为成都市武侯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公司。
    事实上,在金融改革方面,作为省一级地方政府最能有所作为的也是在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如由四川、西藏两省区政府主导的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目前挂牌企业达205家,累计融资达227.23亿元。
    企业并购重组也是今年上半年四川实施金融改革的“亮点”之一。通威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通威新能源、永祥股份股权,同时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红旗连锁增发股份收购互惠超市;还有华塑控股、天齐锂业等10多家上市公司拟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投融资:路径日益多元化

    省改革小组称,今年上半年,筛选了高速公路、铁路、新能源发电等优势项目100个,拟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并建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入库项目达700余个,总投资达3934亿元。
    新筑股份成为了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尝试者之一,公司已与新津县人民政府签署了《新津现代有轨电车项目PPP合作框架协议》,将通过PPP模式,建设中国西部第一条有轨电车示范线。四川海天集团目前已在内江市城市供排水、市政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内江新城建设项目等方面投资了20亿元。“按照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模式,政府是项目投资主体,在项目建成之后,政府要付给施工方95%的工程款,资金压力相对较大。”武侯区建设局副局长谢旭举例说,建设万兴路和武侯新城快速通道这两个项目预计需要资金5.1亿元,在传统模式下,政府面对的财政压力着实不小,现在有了PPP机制,压力小多了。
    据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支持PPP项目上,四川省发布了一揽子政策:如省级财政设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专项资金,用于对全省重大示范项目前期费用补助、建设融资成本费用补助、运营补贴,对推进PPP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实施奖励、补贴。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绩效作为定向财力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计算因素,并以贴息、补助、风险补偿等方式向PPP项目倾斜。
    今年上半年,四川在债券融资方面也是动作频频:一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发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专项债券;二是推广项目收益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创新品种;三是探索发行成都地铁可续期债券。

    国企:五大成果看得见

    作为四川改革“重头戏”的国资国企改革,在今年上半年也收获颇丰。其一,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顺利。目前,962户省属一级及下属法人公司有39.5%转型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3家,总市值3000亿元,占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9.3%。
    其二,国企重组整合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川商集团与粮油集团完成资产、业务的实质性整合,川商投资集团即将挂牌成立;川旅集团与锦弘集团重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目前,川商集团、能投集团、川煤集团等企业已分别制定了本企业总体改革方案。
    其三,三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落实了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基本完成省国资经营公司、有色科技公司的现有班子成员调整、经理层人员身份转换和市场化选聘等工作。长虹将面向海内外市场化招聘公司总经理;同时,继首批7户省属企业与近2万名员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后,第二批6户三项制度改革已经启动。
    其四,国有资本经营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在公司名称上增加了“控股”二字,这将意味着由过去以经营者的身份直接管资产变为今后以出资者的身份管资本。
    其五,困难国企初现转机。目前亏损总额达33.3亿元,负债高达195亿元,且已进入集中还款期的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一个典型。对于这样一个深陷困境的国有企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后,制定了专门的改革方案:让泸州板块集中发展精细化工,青白江板块重点发展能源物流产业,并分别将其改造为独立的股份制法人主体。目前其融资功能得以恢复,生产经营明显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