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京民告官案已破万 超去年全年总和

26.09.2014  16:20
人大代表安钢在会上认真阅读审议报告 摄/法制晚报记者付丁

  法制晚报讯(记者陈斯) 今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和电视录播。

  目前,本市行政执法面临诸多困难,无照游商、黑车摩的、小广告、不文明养犬、违法建设等问题屡禁不止,被委员、代表反复提及。多位委员、代表建议整合执法力量,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指挥平台等。

   现状各类执法主体2152个

  副市长戴均良昨天介绍,截至2014年6月底,本市共有各类行政执法主体2152个。

  其中,国家部委、市政府和市属委办局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主体为1417个,占总数的65.8%;16个区县政府及其所属委办局设置的行政执法主体为735个,占总数的34.2%。

  本市共有持证执法人员78947人。其中:国家部委、市政府和市属委办局垂直管理的持证执法人员57621人;16个区县政府及其所属委办局持证执法人员21326人。

  此外,本市各级执法机构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聘用的协管、辅警、保安等各类执法辅助人员20多万人。

   建议防黑色执法罚款不与福利挂钩

  宋慰祖委员表示,现在经常采用多部门“综合执法”的形式,集中在某个时段进行执法,带来的问题是“一阵风过去就死灰复燃”,不断进行清理却又重复出现。

  此外,这种多头、分散、碎片式的执法,造成一项工作多个部门执法,边界不清、相互交叉,带来了执法工作相互推诿,执法不到位等问题。

  他认为,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执法队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暴力执法、野蛮执法”等问题,陶庆华委员建议,对执法队伍进行清理,聘用的合同工、临时工及时调离。同时,推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落实责任制。

  此外,还要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使执法更加公开透明,不怕任何人拍照,倒逼暴力执法消失。

  对于“违法养执法”的黑色执法产业,他认为应该从源头上,对执法经费给予财政制度的保障。

  同时,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交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将罚款和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现状半年“民告官”案首次破万

  刘维林委员提出,要高度重视法院、检察院在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2011到2013年,全市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行政案件首次突破1万件,而今年1至6月这一数据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反映出行政机关执法和人民群众利益诉求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近三年来,一审行政立案率占三分之一左右,法院不愿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导致很多应当通过诉讼解决的纠纷进入信访渠道。在此背景下,全市法院一审裁定驳回起诉案件约占30%,行政机关败诉率占10%左右。行政机关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情形时有发生。

  同时,全市检察院行政诉讼监督力度不足,三年来全市检察院共收到行政诉讼监督申请案件362件、结案429件,向法院提出抗诉3件,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7件。与每年近万件的行政诉讼立案量相比,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力度显得薄弱。

   建议搭建“官民平等对话平台

  行政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工作中出现的现象反映了司法机关的工作困境。刘维林认为,问题“表现在法院,根子在政府”。行政机关出庭应诉率低,三年来,本市审结的一审案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仅为2.2%,“民告官而不见官”,表面是不积极应诉,背后是对法制的不尊重。

  而行政机关不积极查办司法建议指出的问题,导致司法建议处于虚置和空转状态,使行政执法暴露出的问题一犯再犯、一错再错。

  针对这种情况,刘维林建议,法院要积极搭建官民平等对话的行政诉讼解决平台,严格司法审查标准,监督行政机关违法侵权滥用职权和不作为的行为,恪守司法的中立性。

  检察院要不断加大行政诉讼的监督力度,加大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的工作力度,发挥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功能作用。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司法监督,不断规范执法行为。

(原标题:半年“民告官”案首次破万 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市行政执法工作报告今日审议为防黑色执法委员建议罚款不得与福利挂钩)

文章关键词: 民告官 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