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 聚力脱贫攻坚

10.08.2017  19:26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摆脱贫困,民心所向。建立一个没有贫穷的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美好夙愿与共同追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放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中国的扶贫事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2013-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累计脱贫5564万人,创造了中国扶贫历史上的最佳战绩, 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卓有成效的中国方案。

   精准扶贫,思想统领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央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需要一整套的贫困治理体系作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论述,源自于他40余年决战贫困的经验以及对扶贫工作的深入思考。精准扶贫,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不仅成为指导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略,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践意义。

 

江西都昌150个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要义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要明确“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新时期扶贫方式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输血”变“造血”的转变,帮助困难群众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摒弃“等靠要”的心态。“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发展致富产业,形成脱贫的长效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他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紧紧抓住“摆脱贫困”这个最主要的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理论并付诸实践。如今,闽东一任又一任的继任者们按照这一科学思路,不断把扶贫开发事业推向前进。

  被誉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位于闽东的福鼎市磻溪镇,曾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偏远自然村。30多年来,赤溪村的干部群众秉承“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不断探索、实践、创新,从就地扶贫到造福工程、搬迁扶贫,再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循序渐进地实现了从穷山村到小康村的华丽转身。在“赤溪模式”的带动下,闽东村庄的发展潜力被唤醒,地区发展活力被激发。赤溪之变,成为福建乃至中国扶贫开发事业的缩影。

   政策护航,深入推进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一字之差,凸显了中央脱贫攻坚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来为其保驾护航。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落实,近年来,中国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从产业发展、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八方面谋划脱贫路径与措施。

 

江西金溪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不是领导干部的政绩秀场,是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乘势前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期间,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这在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是第一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没脱贫还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为提高脱贫成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中国各地充分发挥了扶贫实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在防止返贫上下足了功夫。

  例如,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贵州省,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定“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0个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全省精准扶贫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贯穿了精准性的要求,突出了“组合拳”的特色,强化了配套化的措施。为突出扶贫实绩导向,贵州省将扶贫工作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年度考核及奖惩“精准挂钩”,谁干得好,就优先提拔谁,给予项目资金奖励。为了避免返贫,加强严格评估,实行逐户销号,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富戴穷帽”,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

   上下同欲,和衷共济

  上下同欲者胜。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强化举措,扩大成果。5年来,中国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抓扶贫,出台“1+N”扶贫新举措,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一盘棋”的新格局,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在当前的大扶贫格局中,最能体现全国“一盘棋”、国家强大调控能力的,就是东部发达地区支援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协作,以及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这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自1996年起,中国决定实施东西对口扶贫协作,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起对口协作关系。从此,远隔千山万水的两省区结下不解之缘,携手向贫困发起挑战。20年间,“闽宁模式”形成了五大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推动帮扶协作;实行市县结对帮扶,发挥优势注重实效;选派干部挂职锻炼,跟踪落实扶贫项目;部门合作带动八方,深入推进社会扶贫;市场导向企业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如今,素有“贫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GDP增长21.3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倍,成为宁夏增长最快的地区。“闽宁模式”,开创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道路,成为中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

  多年来,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栽下了“扶贫树”、谱就了“奋进曲”。据统计,中共十八大以来,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单位达到320个,实现了对贫困县的全覆盖,累计向贫困县选派挂职干部1266人次,投入帮扶资金69亿元,帮助引进资金363亿元。

  定点扶贫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外文局便是定点扶贫中央单位生力军中的一员。自2002年起,中国外文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倾心、倾情、倾力精准帮扶山西省左权县15年,先后选派10批、27名干部赴左权县挂职锻炼,连续举办12期左权县中青年干部北京培训班、帮助左权县培训干部580人,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扶贫工作模式,帮助左权县实现思想上的“脱贫”。

   中国智慧,国际盛赞

  “中国式扶贫”是中国道路的亮丽篇章,同时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彰显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正逐渐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已从1990年的19亿降至2015年的8.36亿,中国在其中的贡献率超过70%,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中国的减贫成就。他认为,统筹兼顾、步调一致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巨大成功和在减贫方面所取得的骄人业绩对全球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他强调,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误教训,中国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找到最好和有效的减贫政策。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郝福满表示,世界上还有7亿多人仍然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各国相互学习、分享成功的经验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对世界脱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减贫经验丰富,可以成为世界的老师。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认为,中国在30年时间内使7亿人脱贫,这是非常巨大的成就。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贫困是其中之一,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是不可能实现整个脱贫目标的。2030年之后,需要考虑如何保持脱贫以后的发展状态。中国对此有更长远的规划,不止步于实现脱贫目标,而是向更美好的生活迈进。

  此外,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中国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数十个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还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到2020年,中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从贫穷落后到减贫模范,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使这些生活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人口摆脱贫困,难度更大,需要付出更艰苦的努力。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面临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发挥自身优越性和领导力,在扶贫考卷上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令群众满意的答案,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