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岁月峥嵘激情燃烧 大山区崛起大工业绽放光华

04.03.2015  14:08

        昔日弄弄坪。

        如今的炳草岗新貌。

        如今的“微雕钢城”弄弄坪。

——写在纪念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之际

        五十载斗转星移,半世纪沧桑巨变。

        50年前的今天,1965年3月4日,毛泽东同志作出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的“三·四”重要批示,开启了攀枝花五十年开发建设的宏伟历程。

        凝聚着中国三线建设的拼搏与荣光,攀枝花,一座承载着共和国梦想的城市,如今走进50华诞。

        3月3日,纪念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暨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仪式在攀枝花市举行,仪式结束后,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线建设者兴致勃勃地迈入展馆,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成昆铁路建设者吴忠仕在展厅一处看见搭了一个席棚,思绪瞬间被拉回了50年前。“1965年,我来到攀枝花修铁路时,就是住的这种席棚子,比现在的帐篷还要简陋。”他告诉记者。

        住席棚子,喝黄泥巴汤水,出门连路都没有,这就是50年前攀枝花三线建设者们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掀起了建设大三线、巩固大后方的滚滚热潮。响应国家号召,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名像吴忠仕这样的建设者齐聚攀枝花,肩负起了建设攀枝花的重任。“那时虽然条件极端艰苦,但我们也有战天斗地的豪情,艰苦奋斗嘛。”攀钢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赵忠玉驻足在1970年攀钢炼出第一桶铁水的照片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建设者们凭着这股韧劲和干劲,硬是在2.5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创下了“钒钛光华”、“车轮上的工业基地”、“30万军民打通成昆铁路”等世界工业建设史的奇迹,铸成一座“象牙微雕钢城”。“攀枝花三线建设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成功之路,探索出了一条在大山区建设大工业的可行路径,为国家三线建设提供了标杆、作出了示范。”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如是说。

        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攀枝花人沿着前辈足迹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先后完成了总投资90亿元的攀钢二期工程,建成了20世纪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二滩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时,初步建立起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

        如今的攀枝花已经发展成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成功跻身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域纳入国家级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是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

        50年开发建设,攀枝花不仅以钢铁、钒钛成就了物质文明,还孕育和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攀枝花人不懈奋斗,不断续写光荣篇章。

        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五十载风雨兼程,半世纪春华秋实。攀枝花五十年的开发建设,为国家大三线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催生百里钢城,孕育钒钛之都和阳光花城,不仅创造了攀枝花从无到有、迅速崛起的巨大物质成果,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线建设之初,中国国民经济基础薄弱,面对各种挑战,数十万建设大军汇聚攀枝花,在无水、无电、无路、无车、无房等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震撼人心的壮举,用青春和热血,在沟壑纵横的裂谷深处书写出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创造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孕育并凝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

        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就是要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三线建设是为保卫民族独立、国家安全而实施,爱国主义是三线精神的核心。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挑战新使命,更加需要一种能吃苦、敢吃苦的精神,需要一种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

        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就是要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攀枝花建设项目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全国支援三线、共同建设三线,“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发挥制度优势,团结协作再书新篇,三线建设经验可资借鉴。

        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三线建设精神,就是要在实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发扬创业创新精神。“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不少区域与三线地区重合,这给西部地区、三线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发扬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快推动发展转型升级,争做改革开放的先锋。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往昔峥嵘岁月不可忘,在三线建设精神的持续激励下,让我们不断汇聚新动力、争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谱写四川发展更加壮丽的篇章!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

攀枝花是当年三线建设的龙头

        3月3日,在纪念攀枝花三线建设50周年暨三线建设博物馆开馆仪式结束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顾问张全景兴致勃勃地走进博物馆参观,不时驻足凝神。

        张全景对三线建设历史颇有研究。他说,攀枝花是当年三线建设的龙头,毛主席、周总理、小平同志等,都给予了攀枝花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他告诉记者,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从立项到选址、施工,毛主席多次作出指示: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不着觉。在选址问题上,毛主席听取了调查汇报后,毅然决定:攀枝花有铁有煤,钉子就钉在攀枝花!周总理曾亲自负责安排部署项目建设,称赞“三线建设,渡口很好”。小平同志亲赴渡口视察,批准渡口工业基地建设方案,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5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攀枝花建设者们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攀枝花拔地而起,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三线地区艰苦创业精神的代表。张全景曾看过一部关于三线建设历史的纪录片,看到铁道兵为修建成昆铁路而英勇牺牲的场景时,他潸然泪下。“这是当时三线建设者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张全景说,“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弘扬三线建设‘哪里艰苦哪里去’‘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将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把各项事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