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耄耋老者的考古梦

11.07.2016  13:54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钟欣 摄 

        中新网广汉7月9日电 题:四川三星堆祭祀坑发掘30周年:耄耋老者的考古梦

        作者 徐杨祎 王鹏

        “文物考古和三星堆,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价值了。”谈及牵挂了大半生的三星堆古遗址,即将88岁的敖天照老人向记者强调,“我现在就怕时间不够,想做的事做不完。

        7月初的一天,记者在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区的一栋旧居民楼里见到敖天照时,刚从医院出院回家的他,正在整理有关三星堆古遗址所发掘玉器来源研究的资料,准备在十余天后参加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发掘30周年研讨会时,与到会专家展开探讨。

        30年前,1986年7月至9月间,考古人员在地处四川省广汉市南兴镇三星村的一号祭祀坑、二号祭祀坑内,发掘了金器、玉石、青铜器、象牙等近7000件各类遗物,其中包括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金面铜人头像等国宝。自此,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三星堆文明正式走进世人眼中。三星堆古遗址也成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而在此之前十数年,年近半百的敖天照就已将目光聚焦在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上。1974年,广汉文化馆馆员敖天照被派至长江流域考古班学习,授课的教授多次向其强调三星堆附近区域的重要性。再加之,该区域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器。敖天照深知,“那里绝对有名堂。

        “回来后,我立即到现在的三星堆遗址区调查。”敖天照回忆道,当时恰逢一家砖厂正在挖土烧砖,泥土中夹杂的碎砖和瓦片、陶片被扔弃在一旁,“那个陶片一看就知道火候很低,年份很久,绝对是宝贝。

        交谈中,坐在书柜前的敖天照,右手不时紧握成拳,左手不停比划着动作,试图向记者还原那些留存在记忆中的场景。

        有了重要发现的敖天照立即向上请求支援,但由于考古人手紧张,当时的三星堆遗址并未重见天日。敖天照告诉记者,他只能用帆布包将能捡的东西装回来交给文管所,“骑自行车来回,一直‘抖’(四川方言,形容道路颠簸),帆布包都烂了好几个。

        长期走乡串户,敖天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他还经常上门收集已被村民们拿回家的文物。尽管时隔小半个世纪,敖天照却依旧清楚记得当初的忙忙碌碌:某户村民挖沼气池,自己怕村民糟蹋文物,只有蹲守在村民家中,结果村民还真挖出来一柄保存尚算完整的石斧。

        “靠给村民不停地宣传,不停地讲,再象征性奖励几毛钱,还是收集来不少文物,现在基本都放在博物馆里。”言语间,老人颇为自豪。

        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古队正式进驻三星堆,敖天照便成天与省上的考古专家们在一起,忙前忙后。

        “那个时候,考古队是在跟砖厂抢地盘、抢时间,直到后来两个祭祀坑被发现,砖厂才被迫撤出三星堆。”敖天照说,两个震惊世界的祭祀坑的发现者并不是考古专家,而是为砖厂挖土的工人们,“他们一锄头下去,挖到青铜器,跑来给专家们报告,然后才有现在的轰动。

        如今,埋藏千年的古蜀文明已逐渐被世人熟知,现代化的博物馆里陈列着众多珍贵文物,就连30年前的两个满是历史沉淀的土坑也以更直接生动的方式出现在民众眼前,但退休数十年的敖天照却从未停止对三星堆文明的探寻。

        《三星堆蜀都源流再探》、《三星堆遗址璞玉、籽玉、大玉料的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敖天照说,“这些都是我的一些拙见,并不全对,但三星堆文明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大家只有去推测猜测。

        在这位耄耋老者看来,蜀王墓的方位、三星堆遗址所发现玉器的来源等都将是未来三星堆再次震惊世界的所在。

        “我有生之年,可能是看不到了,我想把我晓得的东西都写下来,留给下一任(的考古人员)研究。”敖天照如是说,“不过,我感觉时间很急迫了,我已经88岁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