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一流学府何以入川“联姻”?

13.08.2015  13:38

一年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纷至沓来,先后与四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8月15日,四川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7月31日、8月6日,四川又分别与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联姻”。●梳理我省与三所高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决策咨询、教育合作、干部人才交流是共通内容。基于三所高校的不同特点和优势,省校合作也实行“靶向合作”。

□林凌 本报记者 熊润频

去年8月15日,四川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四川与国内一流高校深度合作的序幕。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四川又屡获国内一流高校“芳心”,先后于今年7月31日、8月6日迎来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高层考察团,并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其正式“联姻”。

三场不同寻常的签约仪式,省委书记、省长、组织部部长悉数出席,并亲切看望毕业生代表;三所一流高校党委书记率团入川,考察座谈,行程紧凑。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四川求贤若渴,省校深度合作,能为双方带来什么?

人才短板倒逼“开门引凤”

16岁去北京求学,27岁研究生毕业后,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儿尔古木牛以同济大学选调生的身份回到家乡,“我学习的城市规划专业,与四川所面临的城镇化高速发展的现状相契合,希望能为四川的新型城镇化做贡献。”

尔古木牛是2015年同济大学赴川6名选调生之一。而今年,选调来川工作的急需紧缺专业大学生,总计有446名。

人才问题,是困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首先就表现在人才分布不均上,2014年《四川省人才发展调研报告》显示——成德绵地区人才264万,占全省人才总量32%,而自然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总量仅占11.4%;高端人才匮乏,63.6万高端人才仅占全省人才总量的7.7%。

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可见一斑。

7月30日上午,在四川省与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合作座谈会上,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面对面对话时,省科技厅厅长刘东毫不掩饰对人才的渴望——

“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尤其风险投资介入越来越多,如何将科技与金融更好地融合,这方面的人才太缺了。”

“将大数据运用到社会管理中,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专业评价这一步还相对容易,最难的是如何将庞杂的数据进行社会学解读,并最终落实到应用,这方面也需要大量的人才。”

类似的场景,也同样出现在四川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战略合作座谈会上。

“四川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双加速’期,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而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高校有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和科研优势,正是我省现阶段最急缺的。”

“作为西部领头羊,四川面临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也对高校具有吸引力。”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补齐短板,在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紧紧围绕省委重大发展战略,四川坚持眼光向外,瞄准国内一流高校,开启招才引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