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三带”走出基层党建扶贫新路

11.01.2018  10:12

 

 

明威镇茶园风光。

 

凉姜镇西瓜喜获丰收。

 

明威镇民东村易地搬迁住房。

        □王宏亮 康程 赵晨希
    小寒过后,寒气笼罩戎州大地,宜宾市翠屏区凉姜镇金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金秀英正热火朝天地灌香肠备年货,宽敞明亮的新房是年前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修起来的。
    “‘小寒办年货,大寒过大年’,多备些年货还能放冰箱。这是在新家的第一个年,咱要热热闹闹地过。”幸福写在金大姐的笑脸上。
    喜事可不止住进新房这一桩。2017年,在镇村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帮助下,金秀英发展的立体混养已成规模,每年能养鸭5000只,鱼塘也放进22万尾鱼苗,“去年,我家收入75000元,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有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金秀英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年来,翠屏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按照“抓精准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思路,积极探索“建脱贫党组织带连片开发、建党员合作社带持续增收、建文明共同体带新风形成”的“三建三带”党建扶贫机制,努力将贫困村建成“四好村”,并全面带动插花贫困村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新路。
    党建带、战贫困、惠民生,翠屏区贫困户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014—2016年,全区脱贫4826户17423人达到“一超六有”标准,2个省定贫困村达到“一低五有”标准,实现首战告捷,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县”;2017年,完成2456户8360人脱贫、3个省定贫困村退出,实现再战再胜。
建脱贫党组织 联建联动“攻城拔寨
    “去年开了‘品柑节’之后,咱家的柑橘一年卖了10万元,今年我们还要扩大种植面积”。站在自家果园前,牟坪镇龙兴村贫困户胡帮其对增收致富充满信心,“镇上还给我们修通了产业路,城里的客人可以直接到我们这来采摘柑橘。
    说起致富路上的经历,胡帮其总是要感慨一句:“全靠村支部带领。
    陈建秋是龙兴村支部书记,也是村里产业发展带动人之一。“最初种柑橘的时候,村民怕效益不好,都不愿种,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很多村民开始种植,增收致富,尝到了甜头”,陈建秋回忆道,“经过三年多的打拼,现在全村水果大基地有3500亩,标准化园区有1500亩。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翠屏区以党组织联建形式整合扶贫资源,实现各方联动、多力协同、连片发展。
    在5个省定贫困村,将村支部、驻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乡镇机关党支部和6个龙头企业党支部分别整合组建为脱贫攻坚党总支,发挥脱贫攻坚党总支资源整合功能,集中解决贫困村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共协调解决问题119个、资金709.6万元,发展油茶、甜橙、肉牛、稻田养鱼等产业15个。
建党员合作社 产业拉动“源头活水
    天刚蒙蒙亮,明威镇燕山村贫困户邓伯华和家人就到茶地里开始了劳作,广阔的红土地上,一台台茶梯层层叠叠,尤为壮美。“要赶紧给茶园除草施肥,每天活路都多,忙得停不下来”。
    老党员邓伯华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可观的收入是对其辛勤付出最好的奖励。“自从加入茗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来,我家8亩茶地发展得越来越好,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10000余元。
    邓伯华生活的改变是党员合作社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生动呈现,“我们合作社有党员20来个,个个都起好了带头作用,我自己也带动了30多户村民发展茶产业。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昔日贫瘠的馒头山变身今日绿梯,党员合作社的带动引领让燕山村完成了华丽蜕变,3500亩生态早茶基地生机勃勃。
    “现在地里的果树全部都挂果了,以前柑橘每斤只能卖3元,去年通过合作社销售每斤卖了5元,比以前多卖了8000元”,宋家镇胡坝村贫困户詹中清告诉笔者。
    在党员肖继泽带动下成立的宋家镇宋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吸纳了96名贫困户200余亩土地入股,带动户均增收3000余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放眼翠屏区,李庄镇以党员为骨干,成立各类专合组织51个,流转土地上万亩,年总收入2199万元,带动入社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明威镇白塔村、民东村整合资源建成4000亩油樟标准化种植基地,到2018年可达到一万亩,并配套建设新型燃料加工厂,开展森林马拉松赛事,帮助基地内农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全区党员示范引领组建合作社192个,柑橘、肉牛、茶叶、水果……一村一品,百花竞艳,带动贫困群众在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扬帆起航。
建文明共同体 结对共建“齐聚合力
    “刘老辈,您今年还要喂点鸭子不?”“李大哥,死鱼要捞出来,不能在水里泡起,容易滋生病菌……”尹洪艳同往常一样,到村里走村入户。
    作为菜坝镇水库村 “第一书记”,尹洪艳到职后,勇挑重担,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翻开她的笔记本,“李家友和李家银两人受伤后,想办理残疾证”“机耕道硬化涉及哪些户”“李邦金家水井水质问题……”全是当地群众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一年多时间,她一共写满了6个笔记本。
    “现在我最多能养2000只鸡,目前还存栏几百只,那边田里还养了5亩龙虾和鱼,这些以前都不敢想,多亏了我们村来的第一书记”,薛子忠感慨道。
    薛子忠是思坡镇月寺村的贫困户,在该村第一书记张启平的鼓励和支持下,全家办起了150亩的林下养鸡场,月收入达9000余元,还带动4户贫困户走上了养鸡脱贫之路。
    脱贫攻坚,首在扶志。该区7360余名干部职工“一对一”帮扶贫困户;选派贫困村和20户以上非贫困村“第一书记”53名、农业技术人员48名;组建驻乡(村)工作队20个。帮扶单位干部、帮扶企业职工、驻村工作队队员与贫困户结对共建 “幸福和谐大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想所需,打开发展思路,解开“思想疙瘩”。
    茶叶种植要怎么样才能提高产量?邱场镇桐梓园村的农民夜校开课了。据该村支部书记介绍道,此次农民夜校的主题是茶叶管护,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积极性尤其高。
    扶贫也要“扶智”。近年来,翠屏区利用村级活动阵地因地制宜开办农民夜校,采取现场教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等方式,已开办培训班620期,培训贫困群众24000余人次,激发脱贫热情、提升脱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