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朝天三建三促推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
立足资源兴产业 多措并举促增收
·中共朝天区委常委、区总工会主席 王天会
近年来,朝天区立足山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探索形成“三建三促”工作法,走出一条具有盆周山区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成功创建为中国核桃之乡、全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县、全省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和林业产业强县。2013年,全区五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6%,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实现现金收入6045元,同比增长14.2%。
一、建一套规划,促特色农业科学发展
科学规划是行动的方案和发展的前提。朝天区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工作部署,以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要求,组织人员对农业生态资源、生产条件反复调研、广纳民意,邀请专家系统论证优势资源的发展潜力,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禀赋,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了符合朝天实际的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不同特色产业特点编制详细规划。核桃产业按照“一区一带一基地”产业布局,坚持“依靠科技,抓建园区,注重效益,带动全域”的思路,规划了以中子镇高车村为中心的2万亩核心区、以广陕高速为轴线的10万亩核桃产业示范带,辐射带动全区建成40万亩核桃基地;蔬菜产业按照“一山一园多点”布局,坚持“面向市场,突出资源,挖掘潜力,打造重点”的思路,编制了以平溪现代农业(蔬菜)园区为核心,以曾家山为重点,带动全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梯次发展规划;土鸡产业按照“一园四带”布局,坚持“土字当头,特色鲜明,抓住核心,带动发展”的思路,编制了以曾家山现代农业(土鸡)示范园区为核心,着力打造曾家片区、中子片区、朝天片区、羊木片区四个土鸡产业带,带动全区土鸡产业全域发展规划;食用菌产业按照“一心一带一基地”布局,坚持“资源优先,特色明显,强化科技,提高效益”的思路,编制了以羊木镇瓦子河流域为核心,西起西北、羊木、花石、东溪河,中连陈家、柏杨,北至大滩、文安、青林、马家坝、转斗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带,辐射带动全区15个乡镇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设以香菇为主,年生产1亿袋的食用菌产业基地规划;蚕桑产业按照“一园三片一基地”布局,坚持“传承文化,依靠科技,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编制了以文安现代农业(蚕桑)园区为核心,以羊木、沙河、朝天三个产业片为重点,创建川北地区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全国优质蚕茧基地规划。力争到2016年,全区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到70余万亩,产值分别实现20亿元、8.5亿元、10亿元、5亿元、3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800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面达70%,全区农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0%。
二、建四条路径,促特色农业效益提升
(一)建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是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样板。朝天区在抓建现代农业园区上,一是坚持“五个结合”。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绿色低碳农业有机结合,与“好吃、好看、好玩”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有机结合,与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等科技成果转化有机结合,与农产品品牌打造有机结合,与服务农业的发展机制和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创新有机结合,注重园区功能完善,拓宽现代农业发展门路。二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资源聚合作用,打破土地的乡(镇)、村、组界限,将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统一规划,整合项目,捆绑实施。建成了集技术研发、设施农业、产品加工、市场营销、技术展示、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园,有效提升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促进了产业园区的提效升级。截至目前,全区5个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面积已达6.5万亩,带动连片发展食用菌、蔬菜、核桃、蚕桑69万亩,1个土鸡养殖园区年可出栏土鸡2000万羽。2013年,5个现代农业园区可实现产值8.4亿元,覆盖区内农民人均可实现现金收入6713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9.33%。
农博要闻推荐 大闸蟹瑶族长鼓舞 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存五大问题(二)育龙头。农业龙头企业是具有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对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朝天区在龙头企业培育上,一是招引大企业。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编制了招商引资项目可研方案,制定招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节会主动上门走出去,诚恳邀请献真情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引进了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的大中型龙头企业落户朝天。二是培育中小企业。通过制定政策,创造创业环境,帮助解决具体问题,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原始积累,有技术特长的农民工、有志青年、大学生等通过股份、合资等创办企业,培育了一批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小企业。三是发展农民专合组织。通过优化环境,强化指导,引导产业发展的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等,重点发展了一批上接市场、下连基地,与农民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产品供销型、市场流通型、技术服务型、中介组织型的农民专合组织。协助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新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专合组织发展订单生产,建立保底收购、二次返利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企业原材料就地采购、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龙头”和农民双赢。截至目前,全区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以从事农特产品加工为主的棒仁食品、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天冠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17家,开发出椒盐核桃、琥珀桃仁、核桃油、脱水蔬菜、酱腌菜、蚕丝被等特色产品。棒仁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广元七绝领军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四川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围绕五大农业特色产业链,建立农民专业社65个,其中省级示范社7个,带动了全区54.9%的农户发展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特色产业。
(三)树品牌。农产品品牌是社会对一地一产品的文化、生产过程、价值评估的认知。朝天区为了做大基地,做响品牌,一是加强与院校合作。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先后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建立了院地、校地合作关系,针对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重大难题,充分利用院校的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分别成立科研所、专家大院和产业发展创新团队,组织专家和本土技术力量,分别编写了五大特色产业生产发展的地方标准(待审);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硕星、夏早、沙河核桃和曾家山土鸡等一批优良品种,核桃休眠芽嫁接、大树改良、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综合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及综合配套技术、土鸡生态养殖等多项全国和地方领先的种养技术,引进各类新品种200多个,新技术30多项。二是强化质量监管。成立了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乡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企业设农产品质量检测室的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建立了生产过程全记载、农产品销售全记录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执行生产资料的准入和农产品的准出制度,保证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开心。三是严格商标注册管理。根据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态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建立了商标统一注册,集中管理,授权使用的管理制度。先后注册了“朝天核桃”、“曾家山”、“严大姐”蔬菜、“羊木食用菌”等商标6个。通过广泛宣传,积极争取,努力工作,全区11个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其中7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朝天核桃”、“朝天洋芋”分别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朝天核桃”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并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证明商标;“曾家山”蔬菜成功创建为省著名商标。朝天区被认定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曾家山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蔬菜)供应基地。依托名优品牌创建,五大特色产业销售额同比提升21.3%。
(四)拓市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近年来,朝天区为了把五大特色产品变为商品,提高效益和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强农特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外引内联、优化融资政策,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等形式,建成集信息物流、中介服务、储存保鲜等配套的曾家山蔬菜、土鸡、中子核桃、羊木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7个,年销售额达1.42亿元。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年交易核桃万吨以上的京昆高速中子服务区核桃批发市场,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最大的核桃交易市场。二是注重产品宣传。朝天区为了让市场详细了解产品的优势、特性,组织专家把脉问诊,撰写了特色农产品宣传资料,通过广播电视、广告、举办节会和参加节会,散发资料,广泛宣传,朝天核桃分别获得西博会、中国核桃大会、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的“金奖”、“最畅销产品奖”和“深受群众喜爱产品奖”。提升了朝天特色农特产品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拓宽了销售渠道。曾家山鲜菜走俏川、渝、陕、鄂、豫等6省市50多个大中型城市,成为一些大中型企业、酒店、学校等单位的夏季专供菜,脱水蔬菜已出口台湾、韩国和日本;朝天核桃远销浙江、上海、山东、陕西等10多个省40多个大中城市;曾家山土鸡成为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城市酒店餐桌的特色菜肴;羊木食用菌已进入沃尔玛超市,并出口日本和新加坡。
三、建三项机制,促产业发展有序推进
(一)领导机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朝天区为了把“美如画”的规划变成“业如歌”的产业格局,一是建立产业发展领导班子。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提升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5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阶段任务、工作措施。二是成立服务机构。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分设了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5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明确职责,具体负责各产业抓建落实。三是建立了领导干部联产业制度。每个特色产业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亲自抓,从政策制定、规划落实、基地建设、项目争取、招商引资等每一个环节全面负责,有力地整合了相关行政、人力等资源,形成了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抓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合力攻坚、整体推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投入机制。产业发展涉及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需要大量资金。朝天区为了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一是建立融资平台。区政府成立了金融办公室和投资担保公司,具体协调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协助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投资特色产业发展的企业等,解决生产、营销过程中的资金困难。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按照“统筹规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的原则,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基地和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营销,实施产业发展补贴。三是优化投资环境。对投资五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科技创新的科研单位和企业,除享受工业招商优惠政策外,在土地、税收、用电、用水、社会保障和奖励等制订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四是发挥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大户领建等方式,积极出资出劳,主动参与特色产业发展。近三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用于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其中财政投入和整合涉农项目资金3.9亿元,农户和业主投入5.9亿元。
(三)考核机制。结合产业发展意见的中长期目标、年度目标和阶段目标,区委区政府制订了《特色产业发展考核办法》,明确牵头领导、各部门和乡镇的具体考核内容和方法,领导小组抽查,效能办、督查室督办,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年中查账、年末交账”的考核机制,逗硬考核,重分奖惩。建立了以“产业成败论英雄”,“以事论官、选贤任能”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发展特色产业绩效作为决定干部进退留转的重要指标。同时,区委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在特色产业科研、品牌创建、项目引进等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近三年来,全区在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一线考核提拔干部10名,1名干部因发展特色产业不力受到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