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帮一带”助贫困村增收致富

25.11.2013  11:05

三进三问”,构建服务型组织系统
        “7个组我们今天都看完了,我感觉产业发展没有预期的好。风貌改造得再好,村民们的生活也不会真幸福,我们的帮扶也就成了形式主义,所以我想把风貌改造的资金调整一部分来支持产业发展……11月16日至17日,广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冯磊率部机关50名干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再次走进利州区三堆镇三星村。
        2011年以来,广元市组织系统以  “三进三问”——走进群众问需求,走进基层问困难,走进干部问愿望为抓手,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着力构建服务型组织系统。

□孙健  陈道明  记者  侯静

组工干部有了“农村户口
        50名组工干部,50个“农村户口”——三星村党支部书记谢永清翻开村民簿说:“他们只是荣誉村民,不分土地、不占宅基地,却要参加修路修水渠修堰塘,并且栽树栽秧结穷亲。”“农村户口”历史不长。去年10月13日,在三星村二组村道修筑现场,40多名组工干部挥汗如雨。休息间隙,他们和部分困难农户“联亲”,结成帮扶对子。当天,二组村民张元双等50户村民第一次收到名片,帮扶干部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一应俱全。每个组工干部与联系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并帮助制定一份脱贫解困计划,帮助发展一项致富产业,帮助培训一项实用技术,带头解决一批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三帮一带”让该村的增收致富路线图第一次清晰起来。
        变化是显著的。今年2月9日,全村第一条水泥路打通了,谢永清的电话打到了广元市委组织部,硬要他们听听村里欢庆的鞭炮声;5月20日,全村第一茬香菇采摘了……1年多时间过去了,三星村通村通组水泥路分别达到5.7公里、15公里,建成蓄水池10口、10亩荷塘、2040亩核桃产业示范园。
        “农村户口”背后,是广元市委组织部带头走群众路线、真情服务群众的缩影。近年来,该部建立起组工干部“1+4”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每名组工干部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一名党员、一名优秀人才、一户困难家庭,部领导及部机关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还要分别联系一个县区委组织部,通过建立一个联系点、发放一张连心卡、设立一本帮扶台账,记一本《民情日记本》,主动回应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厘清发展思路。

零距离服务促干部进步
        “我叫孙跃龙,我想推荐自己。
        “你觉得自己有哪些优点,做出了哪些成绩,有什么意向?
        4月27日,广元市招商局干部孙跃龙体验了一次“自荐”的特殊经历。当天,广元市委组织部例行开展“组织部门接待日”活动。与以往不同,这次活动增加了“举贤荐能”内容,4名干部“零距离”向组织部长陈述自己的“进步”愿望。在宽松的氛围中,孙跃龙坦陈了自己的意愿。
        如何选好干部,一直是干部选任中的焦点问题。探索构建组织部门直接联系服务党员干部人才的新机制,催生了“组织工作开放日”和“组织部长接待日”制度,所有干部人才的自荐和推荐意见,均按程序严格建立档案,并纳入干部选任提名管理。
        掌握干部平日在想啥,在忙啥,究竟干了些啥,是组织部门的基本职责。日前,经过收集数据、听取部门工作评价、征求分管领导意见三道程序后,广元市委组织部与7个县区分管工业的干部进行单独座谈,面对面听取工作思路、具体举措和成绩问题,通过基础分析,获悉干部日常表现,也拉近了与干部的距离。
        “以前怕人误会,不敢到组织部去。没想到组织部门登门约谈,从思想到工作、生活,一谈就是半天时间,有些情况比我掌握得还清楚。”利州区副区长李映文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