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遗迹超211处 多集中在诸葛亮南征北伐路线

21.08.2016  12:05



四川省三国遗址遗迹调查线路 制图司婉靖



广元昭化三国古道 李贵平摄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梅铮铮陈羽啸摄


 



三国遗址之一——广汉雒城李贵平摄



诸葛亮南征略图

  历经千年风雨,没了兵燹炙烤,没有乱世英豪,只有柏丛森森,香烟袅袅,可人们依然能清楚地听见来自千年前的蜀汉余音,依旧对三国文化心驰神往。
  8月16日上午,四川三国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正式召开。四川省各地、市、州文物管理部门及相关文博单位负责人,与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四川地区三国文化遗存的调查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会议就四川的三国遗迹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据不完全统计,在川三国遗迹超过211处,其中,这些遗迹多集中在诸葛亮南征北伐路线。
  作为数千年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群雄逐鹿,魏蜀吴三足鼎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这段历史虽然不到100年,却是英雄辈出、革故鼎新的时代。期间留下的大量残垣断壁等历史遗迹,也构成了三国文化的一大人文风貌。
有的“一处”遗迹实际上是“一片”
  三国遗迹分布广、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由于有了《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的渲染,使得这些千年遗迹名声鹊起,魅力倍增。昔日兵戈抗攘的战场,早已没有了往日惊动魄的杀戮血战,无数英豪神灵也都归宿于古祠遗庙,得到魂魄的安息。千百年来,这些遗址古祠庙宇便成为人们凭吊、追念、咏怀、抒发情感的场所,从而也就构成今人三国旅游景观。
  四川作为蜀国所在地,更是保留了大量文化遗存。成都武侯祠,绵竹“双忠祠”、邓艾翻越“阴平道”,罗江庞统祠、江油关等,都是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经历千年风雨,蜀汉文化遗珠俯仰皆是。为了让散落在大地上的三国遗珠“活”起来,深入研究、诠释,科学地认识、发掘、利用三国文化资源,势在必行。8月16日挂牌成立的“四川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旨在以三国文化遗址、遗迹的基础性材料,包括相关文献记载、基本数据、保护现状、口述材料、传说故事等的实地调查、收集为重点,逐步建立全国三国文化遗存数据库,并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民俗学、人类学、旅游学等多学科交叉方法,对三国文化遗存中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分类研究,了解其分布概况、分布规律、区域特点以及时代特征。
  从2014年7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牵头启动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研究工作,目前已开展了四川省内的成都、绵阳、德阳、广元、乐山、宜宾、泸州、宜宾、内江、南充、阆中、达州、巴中等地211处三国文化遗存的调查工作,而这211处遗迹还只是不完全统计,甚至有的“一处”,实际上是“一片”。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梅铮铮看来,厘清、整理三国遗迹,对于科学的认识、发掘、利用三国文化资源,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梅铮铮也承认,三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很大,这一时期有很多名人,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甚至在戏曲、文化、小说,包括媒体、影视剧、艺术、游戏等所有涵盖的表现艺术上,都可以找到以三国为主题内容。“三国故事是非常吸引国人的,甚至应该说是超过了所有历史阶段。”他说。
“空城计”实际发生在赵云身上
  作为一个专题博物馆,武侯祠没有三星堆神秘,没有都江堰宏大,但它却非常吸引游客。
  原来,在武侯祠博物馆里,三国时期的人物塑像有28尊,这不仅代表着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每一个前来的游客,还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姜维、邓艾、蒋琬等。所以武侯祠很贴近人心,对于老百姓来说,能走进自己的心里面就很高兴了。观众多了,对于三国文化的传承、影响、力度就大了。
  守着这样一块“风水宝地”,梅铮铮及其团队发现,四川乃至全国还有很多三国的遗迹,这些散落在各地的珍珠,遗迹,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它们的价值,多种限制使它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传播功能。
  为了让散落在大地上的遗珠活起来,于是他们先是做前期工作,研究大量的地方志、县志、史料、文献,查阅三国资料,甚至连道听途说也不放过。然后再按照这些记载去实地调查。即使是高温的7、8月,调查小组也跑进山中、野外,探寻或已知或未知的三国遗迹,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传闻,他们也要到现场走一走。即使“跑的肋骨都打湿了”也一直坚持。
  但要想把这样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毕竟像武侯祠这种三国文化的专题博物馆,这在全国不是很多。有的遗迹甚至划到景区里头,比如绵阳的富乐山,刘备、刘璋相见于此。作为二刘交流过的遗迹,但实际上是景区性质的,除了山峦以外,甚至找不到哪一块遗迹是刘备坐过的,哪块是刘璋停过脚的。
  还有久负盛名的《三国演义》,虽然是在历史基础上的演绎,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梅铮铮解释:“比如空城计,现在都说是诸葛亮的,实际上空城计这种事情在赵云身上发生过,《三国演义》的故事,有的是有,却把它移花接木了;有的是没有,但是老百姓就认为它有。比如借东风实际上是没有的,但在湖北你会看到一个祭风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三国文化的影响太大了,老百姓愿意把一些好的东西都赋予在他们钟爱的人物身上。”
  除了《三国演义》的一些知名故事与历史有出入,对于三国遗迹的考察,也有不少误读。
  在近年的实地调查过程中,除了物质类的遗迹,还有一些非物质的东西,也在当地老百姓口中流传。“比如在金堂,有个火烧坡古战场,当地人就传那个与邓艾有关。那里肯定是一片古战场,但绝对不是三国时期的。”梅铮铮笑说,“在龙泉山上也有关索营、张飞寨。张飞到成都来没来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张飞的营呢。但那个肯定是个驻扎部队的地方。因为当地的文管所的人说,抗战的时候那个地方有美军的观察哨,那是个很险要的地方。可能以前是清代明清时期驻扎军队的地方,但老百姓就把那儿附会成可能就是张飞、关索的部队了。还有人说在仁寿那儿有个张飞的像,我们也去现场看,结果就是一尊佛像,佛头上的佛偈还在。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要把它收集过来,但是我们要有所辩误,要有个纠正,有个说法。”
真正保留的遗迹其实不多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自古以来,成都就是西南战略要冲,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所看重的战略要地和必争之地。公元207年,身为汉室宗亲的刘备,放下身价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讨求安邦定国之策,诸葛亮深感其诚意,一番“隆中对”向刘备点名西进益州作为成就霸业的根基。
  但经过千百年的时间长河,不少遗留古迹已不见踪影。比如作为水路对外交流重要交通要道的万里桥,如今已被一座现代桥梁代替,桥头立牌成“南桥”,早已脱离三国文化。“成都的古迹很多,但真正保护留下来的真的没有多少。武侯祠还好,因为诸葛亮名气大嘛,人们都很尊敬他。像万里桥这类情况比比皆是,让人非常痛心。”梅铮铮颇为遗憾。
  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诱惑之下,很多传统文化正在被忽略、淡忘。特别是在乡下,村民们缺乏有关文物保护的知识,即便知道那是文物古迹,也没有人去管,政府在基层文物保护方面做得还不够。现在还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把老的东西毁掉再仿建一个新的,十分可笑。
  虽然成都市区古遗迹消失不少,好在成都周边还有不少遗留,比如大邑的子龙墓也纳入保护单位。但梅铮铮同样也有自己的担忧,“这些古迹虽然保护起来了,但它们身上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为宣传力度还不够。所以,在厘清这些文物古迹之后,下一步要想的就是怎么好好保护,怎么有效利用,发挥它的文化效益了,比如忠义、忠孝文化。”

□遗迹解读
  遗迹集中在几条古蜀道上
  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国内又遭到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诸葛亮率军南征,很快平息内乱。”“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诸葛亮南征途中。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领蜀国大军开赴汉中,上《出师表》表达他感激先主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敬意,决心为兴复汉室,一统天下而贡献毕生精力,为北伐做了军事和物质上的大量准备。
  诸葛亮便率领蜀国军队,浩浩荡荡从汉中出发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军事行动。从建兴六年到建兴十二年(228—234年),诸葛亮在今陕西、甘肃一带与魏国军队有过六次军事行动,这就是民间俗称的“六出祁山。成都到汉中的路途之中,于是沿线各地便留下了大量的蜀汉遗迹。由武侯祠博物馆牵头的考古队,经过几年的实地调查也发现,四川省的三国遗迹,主要集中在几条古蜀道上,且多集中在诸葛亮南征北伐路线上。“四川省的三国遗迹,我们发现还是在几条古蜀道上,一个主要往北边走。一个是往南边走,经过乐山、彭山、犍为、泸州到宜宾。”
  从成都火车北站出发,沿老川陕公路向北前行17公里,是新都县城,这里有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的墓。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杨瞻立的石碑,碑正中刻“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清人马维祺曾在墓前建栋宇三楹的马超祠,并亲自为祠书碑一通。
  从新都出来再向北行22公里,就是广汉,古称雒城,是成都北面第一个重要的关隘。雒城西10公里处,有蜀汉将军邓芝墓。孙权曾评价邓:“和合二国,惟有邓芝。”刘备伐吴失败,病死于奉节后,蜀、吴两国交恶。为了蜀国的未来,抵挡曹魏的威胁,诸葛亮派出了邓芝与东吴重修盟好。
  再往北到绵阳,古称涪城,素有“剑门锁钥”“蜀道咽喉”之誉。在绵阳市区西南的旗堡梁(黄土梁),有传说是诸葛亮在涪水驻扎过的军营遗址,具体位置是在涪水东岸山上的五里堆。除了诸葛营,绵阳还有蒋琬墓。在诸葛亮死后,他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后人因而将他和诸葛亮、费祎、董允合称为“四相”,又号称“四英”。
  出绵阳市向北出发,沿川北蜀道行驶约50公里,即可到川北重镇剑阁。剑阁是川北门户,这里三国遗迹众多。有着“蜀北屏障,秦川咽喉”之称的剑门关,是川北最重要的三国蜀汉遗迹。
  在川北三国遗迹路线上还有两条支线,也散落着三国遗迹。第一条支线是从绵阳向西北方向走,经江油市到平武县南坝镇,三国时的关隘江油关就在这里。江油关和东面的剑门关一样都是把守蜀国的重要险关。
  另一条支线在川北线之东,阆中位于梓潼东,地处嘉陵江中游,历代都将此视为巴蜀重镇。阆中最著名的三国遗迹就是张桓侯庙,俗称张飞庙,在县城西街。其始建年代应在张飞安葬于此地时。张飞墓在后殿之后,前有墓亭,后为墓冢。张飞庙历时千余年,现存有明清碑、匾24通,庙内陈列有据传为张飞生前使用过的铁矛、丈八蛇矛、点钢鞭等珍贵文物。
  历经千年风雨,没了兵燹炙烤,没有乱世英豪,只有柏丛森森,香烟袅袅,可人们依然能清楚的听见来自千年前的蜀汉余音,依旧对三国文化心驰神往。
  本版采写 华西都市报记者荀超 实习生房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