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构建生态水利迈向绿色文明
8月中旬以来,绵阳市三台县水务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组织系统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绵阳市第六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精神,全力抓好水利改革发展,持续加大民生水利项目投入力度,有效支撑“引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与电子商务互联网+”“两个一号工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保障基层基础性开放合作,精准发力于城乡脱贫攻坚和民生水环境的改善,深入贯彻“节水(防污)优先、(流域)空间均衡、(水环境)系统治理、(防汛抗旱)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扎实推动依法治县,为保障县域绿色生态发展和打造幸福美丽新三台创造新的生态水利条件。
一是结合“两学一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和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切实应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坚持水利水电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积极协助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并且在涉农涉水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争创一流,让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在三台水务系统有序推进,及时取得了相应的民生效果,进而让幸福触手可及、美丽抬头可见。
二是认真做好下半年工作,保持非常专注和专业的发展定力,以大决心、实举措,确保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从而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通过狠抓系统党建、党风廉政、干部队伍,为年度目标提供组织、人才保障。结合狠抓祠堂湾水库、花园母猪壕项目前期工作,促使水利工程尽快立项、尽早开工。通过狠抓灌区配套和节水型社会打造,科学发展“小农水”“抗旱应急水源”,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水问题。通过落实防洪责任、度汛预案,抓好涉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搞好水行政执法,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以及病险水库(渠系)整治进一步构建安全水利。
三是推动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创新改革试验,支撑农水大县的创新转化、产业培育、人才集聚、开放合作和金融服务“五大体系”。从而保障加快形成三台南路四川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绵阳市丘区农村精准脱贫示范区,深度推进现代化工农产业的融合性发展。结合民间资本,优化水利投资结构,通过持续引进涉农涉水项目,保障多渠道筹集民生水环境建设资金,发挥好农村投资拉动增长的关键性作用。通过有效服务于“两新”产业、电子商务和“互联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现代农业产业。通过推动“山、水、电、气、田、林、路、房”综合治理,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社会更有质量更有效益地和谐发展,进而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增强开放合作的实效,优化开放合作的环境,拓展好相应的发展空间,打造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富民产业。
四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生态优先、发展为本,分类指导、突破重点,创新驱动、做强产业,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结合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生态水保、清水工程,进一步构建绿色文明和嘉陵江、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保障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生态水利建设管理融入到绿色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构建定位清晰的空间开发体系、生态宜居的美丽城乡体系、永续发展的农林生态体系、水环境友好的产业发展体系、安全可靠的水污染防治体系、科学长效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和崇尚自然的绿色文明体系,努力把全国、全省农水大县打造成绿色、循环、低碳“美丽抬头可见”的醉美幸福家园。
五是扭住空间布局的基础、城乡建设的载体、绿色经济的重点、环境保护的关键、生态文化的根本以及体制制度的保障,在各大水利灌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通过着力优化水环境空间布局,落实水功能区定位,实施差别化区域发展政策,加快形成绿色开发方式,建好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形成绿色宜居方式。结合构建绿色经济,低碳循环产业,节能减排降碳,抓紧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整合力量不断打好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培育起绿色文化生态,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环境,加快形成绿色掌控模式,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未来。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