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热线]三台县:农机补贴款为何迟迟领不到?

11.06.2014  10:17

印小东的农机店里,微耕机已经摆了好几个月,但因为担心拿不到补贴,鲜有村民问津。 本

该4个月内拿到的农机补贴,一年之后还未到手,三台县建中乡村民质疑—— 农机补贴款为何迟迟领不到?

6月6日,三台县建中乡赶场天,忙碌的大春栽种刚刚过去,场镇又热闹起来。

赶场村民多了,乡上的农机经销商印小东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再一次被近30位村民围在店里讨要农机补贴。

去年2月就购买了一台微耕机,但国家规定的补贴至今不见踪影。”村民窦宗祥嗓门最大。

钱是财政直接打到你们卡上的,我又不经手,你们拿不到钱缠着我闹也没用。”印小东感到很委屈,不仅替人背了 “黑锅”,生意还受了影响,“拿不到补贴,村民的购机积极性很受影响,今年店里的货简直销不动”。

6月初,包括印小东、窦宗祥在内的三台县村民纷纷就农机补贴款问题致电本报民情热线(028-86968696)。农机补贴款政策究竟是怎么规定的?迟迟拿不到补贴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记者赶赴当地进行了调查。

村民:去年买的农机 今年还没拿到补贴

记者调查发现,在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乡村,小型农机越来越受到村民青睐。加上国家规定的农机补贴,更是提高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在三台县建中乡营河村4社,村民周学信家有3亩地,但种地的只有他和老伴两人,两人年龄已经过了60岁,体力渐渐不比当年。去年6月,老两口从乡上买了一台微耕机,有农机助力,劳动量顿时大减,“很节省劳力”。

建中乡范家井村村民俞治礼也在去年4月花3400元购买了一台微耕机,“今年4亩多田就全部是用微耕机耕的”。对于机器的效率,俞治礼很满意:“以前一亩田牛耕要5、6个小时,现在1个半小时就可以搞定了,还省出了放牛的时间。

给力”的小型农机为村民带来惊喜。目前,俞治礼所在的社仅微耕机数量已经超过8台。据三台县农业局统计,全县微耕机数量已经超过4万台。

但村民们却为一件事感到闹心:当初承诺的农机补贴迟迟没有到手。

周学信说,自己购买的8个马力的微耕机,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应该拿到补贴1600元。俞治礼家9个马力的微耕机该补贴1800元。但是,本来4个月就可领到的农机补贴,到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依然没有领到。

作为建中乡唯一的农机经销商,印小东说,根据店里的销售记录,尚未取得补贴的村民还有89人。他们中,购机时间最早的是2013年2月,大部分是去年5、6月。

拿不到购机补贴,印小东比村民更着急。“很多村民并不是全款购机,可以领到补贴后再付清余款,所以到现在,我自己垫支的钱都超过7万元了。

农业服务中心:条件限制 补贴申请办理速度慢

去年买的农机,为什么今年仍未领到补贴?原因出在哪里?“全乡目前的确有村民未领到农机补贴,但资料我们已经交给县农业服务中心等待复核了。”建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建高确认。

陈建高认为,当地补贴申请速度慢,与农机补贴新使用的软件系统有关。“2013年之前,我们都是直接将补贴打给经销商,经销商确定机器售价时直接把补贴部分扣除来。这样做虽然方便,但经销商冒领补贴款的现象却大大增加。”陈建高说,为杜绝这种现象,去年开始,三台县首次使用了全省统一的“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这种软件很好地规避了以往的漏洞,但基层工作量也成倍增加。“村民从购置农机到领取补贴,中间至少要经历村民申请、经销商信息录入、乡农业服务中心逐户调查、县农机推广中心抽查、财政打款5大步骤。”陈建高说,逐户调查的工作量很大,但本来应该有4个编制的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际只有他一个,人手十分紧张。

相比“工作量大”,新系统启用后,基层干部“业务不熟”的难题更难解决。

三台县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左仲文介绍,新系统全部要求电脑操作,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大多已40多岁至50来岁,熟悉电脑的人很少,“我们前后已经培训了3次,但很多人还是连打字都不会。”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另外,陈建高和左仲文都提到,相关纸质材料要积累到一定量才能往下一个步骤报送,也是导致补贴申请办理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

陈建高承认,去年一年,全乡完成了各种程序领到了农机补贴的“只有12人”。

左仲文说,“按照《绵阳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指导意见》,农户从购机到拿到补贴不能超过3个月时限,但根据三台县的实际情况,市上同意我们将这一时限放宽到120天。

但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三台县2013年购买了农机的9211户村民中,仍有1000余户村民未领到补贴。即使按照放宽后的120天时限,也早已超期。

县农业局:整改进行中 本月内补贴到账

三台县农业局局长陈文光表示,农机补贴问题是典型的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村民最长一年多的等待,说明我们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完全打通”。

陈文光说,为打通“最后一公里”,三台县对此项工作的整改已经展开。“去年我们全县农业系统进行了机构改革,将之前设在县上的农业服务中心全部下沉至乡镇,增加基层办事人员,解决‘下面人手不足、上面人浮于事’的局面。但目前由于人员不够,部分乡镇存在空编现象。”陈文光介绍,结合此次群众反映强烈的补贴问题,今年全县还将进行三方面整改,“第一,细化补贴申领步骤,严格限时办结,并将其与职工年终绩效、评优挂钩;第二,将限时办结时间在电视上向全县群众公开承诺,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最后,将补贴申领纳入村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进一步优化申办流程,不仅方便群众办理,也利于上级部门更好监管。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时,左仲文介绍,建中乡89户村民农机补贴款已由县财政转到乡财政,本月内补贴就可以到账。

短评

便民利民须主动

□宋开文

近年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机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就是这样的便民利民之事,却卡在了一些环节,让农民群众感到不快。

经过记者的调查了解,我们看到,农民领取农机购置补贴的事,并非不能快起来,他们的等待时间,也并非不能大大缩短。但为什么非要等农民群众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有关部门提高补贴发放时效时,这项工作才会得到提速呢?

问题或许就在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主动。我们还没有主动想过,如何更好地便民、利民。

主动便民利民,要实实在在地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在大力提倡简政放权、减少程序、提高效率的今天,如果无视群众呼声,办事拖拖拉拉,让群众跑来跑去,必然不能让群众满意,便民利民之事的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主动便民利民,也要时时刻刻心系群众,加强学习。本该四个月办结的事情,一拖就是一年多,相关工作人员不熟悉操作系统固然是理由之一,但当今时代,新事物、新业务、新流程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不主动应对挑战,加强学习,提高本领,就办不好便民利民之事,就谈不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切记不能丢掉“主动”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