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区县书记“一句话”解读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20.01.2014  01:51

图为重庆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在会上发言。周毅摄

图为重庆大足区委书记江涛在会上发言。周毅摄

图为重庆南岸区委书记刘宝亚在会上发言。周毅摄

中新网重庆1月19日电 (记者 刘贤)19日晚,重庆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五大功能区域发展记者会。重庆市南岸区委书记刘宝亚、大足区委书记江涛、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分别向记者解析了其辖区如何按照五大功能区战略进行发展。

2013年9月中旬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提出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并要求做好各区相应的规划引导,制定完善并组织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等配套政策。

数月之后,重庆各区县一把手对如何落实五大功能区战略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南岸区:优化升级重点开发

在五大功能区划分中,重庆主城南岸区辖内有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两种功能。

刘宝亚说,南岸区的全域面积265公里,属于都市功能核心区的有5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弹子石、南坪和南滨路,属于都市功能拓展区的有207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经开区、茶园新区。

他将都市功能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四个字“优化升级”,对都市功能拓展区的主要任务也浓缩为四个字“重点开发”。刘宝亚说,南岸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发展目标和定位,即建设宜居创新区、江南增长极。

刘宝亚说,宜居的主要任务是要建设交通便捷、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生态养老、服务优质的宜居环境;创新是作为城市发展永恒的动力,在产业发展、在城市建设、在社会治理等方面,真正的体现协同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

所谓的江南增长极,刘宝亚解释,就是依托江南新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南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南滨路,以手机、物联网、装备制造为重点打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聚集和带动的作用,形成重庆南部经济的增长极。

大足:承接产业建设城市

位于重庆西部丘陵的大足所属的功能区是城市发展新区。

江涛认为,城市发展新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承接产业、建设城市。大足的实现路径有八条,也是大足的八个平台。

首先是大足区最大的引擎——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涛说,在这个133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内,汽摩及其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已大量落户。

其次是以龙水为主战场的工业园区,以传统的五金、机械制造为主。江涛透露,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布局了一个3平方公里的家居产业园到该园区,已有100多户企业入驻,2014年将有30到50家企业开工建设。大足正在引进国际、国内的知名家居品牌进入工业园区。

在新城板块,江涛说,大足历史上形成了两个城市,一个是以山为主的一座城,这是建国际旅游城,一个是以龙水、双桥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的一座成。两座城加在一起就是新大足区。

此外,江涛还提到大足石刻景区、龙水湖景区等旅游板块,农业产业园区等平台推动城市发展新区建设。

开县:生态涵养不是不发展

开县地处五大功能区的生态涵养功能区。

李应兰对生态涵养发展有两点基本理解。首先,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是发展战略,不是限制性的规划,生态涵养不是不发展,而是要优势发展、差异发展、互动发展、绿色发展。第二,生态涵养区与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之一)的不同在于,生态涵养不仅仅是保护现状不再破坏,应该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修复生态、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使生态环境在现在的基础上应该变得更好,最终应当具备生态溢出效应。

刚刚召开的中共开县的十二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县委关于发展特色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对生态涵养发展做出了比较系统的安排。

李应兰说,总的讲,我们推动生态涵养发展主要的路径是两条。

第一是绿色发展、特色发展。

李应兰解释,特色发展是要把优势发挥出来,形成特色。如开县在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在农业基础,以及特色旅游基础上有相对的优势,就在工业上围绕能源、新型建材、食品药品、智能小家电和天然气综合利用,形成集群特色

绿色发展方面,开县要保护环境,对高污染、高能耗、有环保风险的产业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准入。

第二条路径是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李应兰说,生态涵养发展区多数的地方应该保护起来,但是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点上还是需要加大开发力度。根据规划进行了初步计算,开县工业化、城镇化,加上交通用地、大中型水利用地大概接近200平方公里,这仅仅占了全县幅员不到5%的面积,所以比较好地体现了面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