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催生近百家庭农场主

04.10.2014  12:10

丹棱县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王泽会  记者  颜婧  文铭权
        9月22日一早,丹棱县双桥镇龙埂村1组村民邱正华来到县工商局服务窗口,领到“丹棱县正霞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成为该县第97位“家庭农场主”。
        邱正华去年在仁美镇光明村流转50亩土地种葡萄并发展观光农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像邱正华一样,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引领,丹棱县的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增效、农民增收。
规模化发展
绿之润”风雨后见彩虹
        9月22日,位于仁美镇中心村的绿之润家庭农场大棚里,农场主谢林正带着40多位工人种草莓。“葡萄大棚上半年种葡萄,下半年种草莓、养土鸡,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去年,谢林和几位股东共同投资900万元,流转土地近300亩,建成标准化葡萄种植观光园。虽然今年只有60亩葡萄投产,但因发展观光农业,吸引城区居民前来采摘,葡萄销售收入仍达120万元。让谢林高兴的还有,农场被县上评为“五好”家庭农场,“奖励就近10万元”。尝到规模发展甜头的谢林最近又从周边农户手中流转30多亩土地。
        今年5月,绿之润家庭农场遭遇葡萄未成熟、生产物资亟待购买的“青黄不接”期。谢林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咨询当地政府。过了几天,信贷机构通过实地踏勘,用农场大棚作抵押,为他贷款50万元,并享受政府贴息。
        丹棱县委副书记郭红介绍,为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丹棱出台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专项资金,还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2万亩。该县创新融资服务方式,开展林权、土地经营权、大棚设施等抵押贷款新业务,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授信贷款686万元,帮助融资812万元。
标准化生产
有了精致高效的“日本味
        走进位于丹棱镇大林村3组的眉山首个家庭农场“三丹口家庭农场”,农场主刘子刚正冒雨为“不知火”果树施肥。
        10年前,他曾到日本赤城县研修两年,在一家庭农场学习农业种植技术。“日本精致高效标准的家庭农场对我影响很大。现在我们不少家庭农场已有日本家庭农场的‘味道’。”刘子刚说,三丹口家庭农场成立后,他邀请县农业局农技专家对自己的50亩果园重新规划,还在农场内修建生产便道700米、水渠1500米、500平方米水池一口。
        看到刘子刚农场里的“不知火”长势良好,周围群众比照发展。村民马淑香说,“以前村上没有人用有机肥,看到刘子刚用后效果好,前几天我们十几户农户一口气定了20吨。
        为倡导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丹棱县成立17支农技专业服务队,汇聚各类土专家、技术能手上百名,对口提供技术服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量身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等级规格等地方标准。
品牌化营销
北上广九成以上批发市场都有丹棱“不知火
        今年科美家庭农场的10多亩新品种葡萄,在4亩多遭风灾的情况下,通过联系旅行社走采摘和互联网电子商务销售路线,收入不仅没降低,与去年比反而翻番。科美家庭农场主骆美霖认为,这得益于品牌效益。“家庭农场绝不是简单地拿个执照、挂个牌子,而是在品牌上发生了质变。”骆美霖说,以前只是做农业,没有自己的牌子,不能吸引人来农场游玩,现在不仅有“中国大雅家园”的大牌子,更有自己农场的品牌。
        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带队,连续两年组织家庭农场主到北京召开“不知火”品牌推介会,丹棱“不知火”声名大振。如今每到销售季节,北上广九成以上的批发市场上都有丹棱“不知火”。品牌效益显现,丹棱县精品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增幅50%以上,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达100%。
        目前,全县家庭农场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新注册商标35个。通过品牌塑造,有效提升了丹棱农业主体经营能力、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
声音
□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
        我们将从五个方面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制度,强化服务,做强做大家庭农场,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以“五好”家庭农场示范引领,树立发展标杆,推进品牌化建设、标准化生产、高效化发展。加强管理,制定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流转风险保证金、流转双方权益保障等交易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搞好农技培训、流通网络、品牌推广等服务,促进良性发展。加大投入,创新融资方式,增加保险险种,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进人才,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