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三创三促”抓实机电提灌建设

26.08.2014  14:06

  通江县把农村机电提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提高减灾能力的重要保障,以省级提灌项目为牵引,以“三创三促”为抓手,在45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中,充分发挥全县117座固定机电提灌站抗旱保苗作用,有效缓解了庄稼“”和农户“”的问题。

  一、创新机制促规范。一是专门机构抓。2010年机构改革时,保留了全省唯一县级单独列编、履行农村机电提灌建设管理的职能机构“通江县抗旱机动服务队”。县委、县政府把机电提灌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和“致富工程”统筹安排部署。每年省级提灌项目下达后,县政府还整合其它涉农资金,建成了5处节水滴灌集成设备。二是专家队伍干。财政、农业等部门专家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以及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规范科学、组织有力。三是专项考核促。县农业局将提灌项目建设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按照“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半年一总结”进行督查,坚持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

  二、创新管理促发展。一是创新建设制度。实行“村级建设、乡镇管理、县级报账、先建后补”的管理方式,建设内容与资金使用在村社“三公开”,开工前项目村“三承诺到位”(电力到位、补偿到位、筹劳到位)。提灌项目资金重点用于设备采购与安装、机房建设、低压线路改造,确保项目建设方案不调整、内容不减少、资金不挪用。坚持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工程验收分离,推行“村级建设、部门监管、专家验收”制度。二是创新管护制度。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原则,积极推进提灌站产权制度改制。对已建提灌站确权登记,明确乡镇与村社的管护主体责任;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提灌站使用管理办法;每年举办1-2期提灌站操作人员技术培训班,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灌站的维护保养,保证提灌站闲时有人管,忙时靠得住。

  三、创新技术促效益。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进环保、节水、节能新工艺、新产品,通过技术集成与创新,在民胜镇鹦鸽嘴村建成了葡萄膜下滴灌技术示范区2500亩,亩节约用工成本350元,单产提高25%以上,亩增收870元;为通江中茂生态银耳产业园12000平方米智能调湿温室建成地下自流水循环使用节水工程,每平方米节约用工成本4.5元,实现增收64.5元,同时解决了周边75户535人的生活饮水问题。2014年全县共新建机电提灌站6处,技术改造4处,节水灌溉2处,总投资230万元,其中受益农户自筹(含投劳)占36.7%,实现新增灌溉面积3600亩,恢复灌溉面积1200亩,受益群众0.3万户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