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以身立教 桃李满园甘为人梯
教师,被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历来为世人称道,教师节前夕,记者探访了刘昉老师一家老、中、青三代教师,从他们的讲述中,体会三代人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
在市区友谊路一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正在重温昔日教课书的刘昉。“我们一家子都有当教师的‘瘾’啊!”说起一家三代从事教育的经历,今年57岁的刘昉笑呵呵地说,父亲、母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教师,我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师,女儿则是新世纪新生代的老师。
得知记者源于教师节来访,刘昉感慨万千:“提到教师节,我就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我教了一辈子书,虽然退休了,仍然有割舍不下的教师情结。看到现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优秀人才辈出,真是从心底感到欣喜。”
随后,性格开朗直爽的刘昉饶有兴致地讲起了父母、自己和女儿三代教师的故事。
父母:从大学生到“臭老九”
刘昉的父亲刘家麒虽然已含笑九泉,但老人的一生与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源于书香门第,父亲自小聪颖好学,使得他在学习上一直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刘昉向记者娓娓道来父亲刘家麒的从教经历。
“上世纪40年代中期,父亲考入四川大学法律系,立志报效祖国的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名列前茅。1952年10月,父亲从西康省委调至天全中学担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工作,从此,开始了父亲的教育生涯。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日后与他共患难近60载的妻子(刘昉的母亲)高雪芬。自从相识起,两人在学识上相互欣赏交流,结为伉俪。父亲先后在天全中学、雅安师范学校、名山中学、雅安一中、雅安教师进修校等学校任教并担任教导主任、校长、书记等职务至退休。父亲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7年。”刘昉告诉记者,可以说,父亲道路坎坷,淡薄名利;一生从教,无怨无悔。
“父母曾给我讲他们教书育人的那个年代,条件相当艰苦,破旧的教室、破旧的桌椅,窗户都是用报纸糊的,教具很少,教师工资也少得可怜,但对工作充满激情,学生们学习劲头也很足。”
“母亲在教育战线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了35年,当了35年的班主任,五六十年代经常翻山越岭到农村学生家里做家访。一心想干好本职工作,教育好学生,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成才,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刘昉说。
“父亲那时总说,他要勤奋地工作,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让更多的人会读书、看报,与新中国一起进步。”刘昉道出了父亲当年最质朴的教育观。
“那时候当老师,物质上很匮乏,但精神上很富足。”刘昉说,父母从来不计较得失,把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正因如此,父母教过的许多学生,至今还经常会到家中来看望他们。
“虽然六年前,父亲与世长辞,但每每回想起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总是感慨万千。”刘昉告诉记者,退休后,老人的心境非常平和。他经常叮嘱我们要勤奋学习,要钻研业务,要热爱学生,耐心对待学生。希望我们能像他和母亲那样一辈子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他总说这辈子能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出一份力,看到子孙能事业有成,感到非常欣慰。
自己:从农田走上讲台
正是父辈 “以身立教,甘为人梯”的追求给下一代树立了榜样。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母白天给学生耐心辅导,晚上又在昏暗的灯下认真地批改作业、写教案,刘昉自幼对父母满怀崇敬。
刘昉走上三尺讲台,纯属偶然。1977年高中毕业后,她到草坝和龙公社插队当知青,1978年她所在的公社小学缺老师,校长得知刘昉是高中毕业生,便请她去代课。自己只有高中文化,去教书,着实让年轻的刘昉颇感忐忑,但好强的她一口答应了。
接过父母的教鞭,1978年刘昉走上了讲台。
当时刘昉在学校里可谓是“万金油”,公社学校安排她上初中数理化、政治,小学音体美,每周25节课。
“第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反映很好,让我信心满满。”1979年刘昉考取了正式教师。自此,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开始了她的教师职业生涯。
于是刘昉开始努力钻研业务,拼命给自己充电,提高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更加坚定了刘昉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边工作边自学,1983年是刘昉奋斗收获的季节。她考取了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从事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学习。
“无论是在雅安六中教书,还是在教师进修校(现为雅安雨城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中心)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我感受最多的是教师责任的重大。”刘昉告诉记者,从教小学生、初中生到专业老师,刘昉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但她奋斗的步伐从未停滞。工作期间,刘昉获奖无数,但她对此只是淡然一笑。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是刘昉性格最好的写照。
远离世俗,安贫乐教,刘昉35年如一日,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
当记者问刘昉是否在教育岗位上动摇过,她摇了摇头说,自己从教30多年了,期间也有可以调走、升迁的机会,但自己始终放不下钟爱的教育事业。她说一方面喜欢学校里的环境,单纯质朴,另一方面甘守清贫,也是她们祖孙三代为人师共同的信条。
女儿:小荷才露尖尖角
刘昉的女儿文雯是雨城区七中的数学老师。
受母亲的言传身教,文雯从小就对教师行业充满了敬重和羡慕。尤其是看到外公外婆和妈妈曾经的学生来家拜访时,一起回忆往昔的点滴,这种浓烈的师生感情,在文雯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尊师重教的种子。文雯立志要像外公外婆、妈妈那样,站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和才智,做一名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外公外婆和妈妈一辈的教学条件远远不如现在。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再到现在的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课堂。”文雯告诉记者,不仅仅是教学环境,与老一辈相比,我们这一代可能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有较大的变化。除了学习他们的敬业、严谨、认真和耐心,文雯更懂得怎样与现代的中学生交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做人。在她的课堂上,不仅有传统的听与讲,还有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
参加工作8年来,文雯爱岗敬业、业绩显著,2010年获得雅安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在文雯看来,教师这份职业意味着一份荣耀,也意味着一份责任,文雯说,“当老师是甘苦与共,虽然辛苦,但苦中有乐。因为老师给予学生的一点帮助,都可能对一个学生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同样的,也更有成就感。” 记者 石雨川
记者感言:
一直在思考今年的教师节该做怎样的选题,在得知刘昉老师一家三代从事教育工作时,眼前为之一亮,一家三代从事教育事业,薪火相传,让我感动不已。于是采访、写稿,希望通过文字的力量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采访中,我从刘昉老师的描述中,感受到这一家对教育生涯都怀有深厚的感情。正如刘昉所言,他们一家子就像一株茂密的大树,父母是根,她是枝,女儿是叶,他们注定要深深地扎根于教育这片热土。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三代从教,其乐融融。刘昉一家三代为师,用朴实无华的言行诠释了一个教育世家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刘昉老师一家代表了广大教师队伍,他们已经或正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付出一生甚至几代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奉献是崇高的,他们的爱是伟大旳。
花开花谢、日升日落。尽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他们身上那份职业所拥有的美丽从未改变。
教师节,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