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上的反腐部署:从百余字到近千字
尽管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多关乎经济改革与发展规划,但反腐败从未缺席,有时着墨还不少。
三中全会上的反腐部署,从百余字到近千字
文_本刊记者 徐浩程
第12名省部级官员,原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落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第7天。这是中央纪委对公众“后三中全会”期待的最新回应。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关于反腐败的各种解读纷至沓来,期待也被相应推高。某种意义上,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情况相似。
1978年12月后半个月时间,刚恢复的中央纪委收到反映情况的信6000多件,有的需要用麻袋来装运。
当然,这些期待的源头都在那3到5天的会议上,以及“公报”、“决定”等文件中。
分量越来越重
三中全会属闭门会议,更多的内容隐藏在文字之中。
尽管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多关乎经济改革与发展规划,但反腐败从未缺席,有时着墨还不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均提及反腐败,内容控制在100字左右,相差不大。
但在各“决定”中,差别就很大。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出现反腐败的内容,用了103字。此后,反腐败的内容逐渐增加,但都在400字以内。今年审议通过的“决定”中与反腐败相关的内容一跃达到近千字。
分量增加的背后,是反腐倡廉工作逐步深化与提升。这在各“决定”表述中,表现得更明显。
“十二届三中全会强调的是‘健康、正确的政治生活’,到十三届三中全会就提出‘综合治理,克服腐败现象’了。”在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看来,克服与监督相结合,是十三届三中全会上反腐败的一个新特点。
他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反腐倡廉就被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高度了,政治要求更高。”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此次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反腐的重点是“党政领导机关、执法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以及查处大案要案”,并提及“高、中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觉性,廉洁自律。
“2000年以后,腐败不仅仅是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升级为更复杂的形式,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就首次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李成言还记得此后不久,中央纪委就开始着手反腐规划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方面,进行了三十多年不懈的努力,逐渐认识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是反腐倡廉之根本。”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教授认为。
期待之中与预料之外
本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被称为“近十年来最具雄心的改革计划”,其中的反腐败内容亦是如此。
总体来看,“决定”涉及的反腐内容,大部分在此前已经开始探索,此次三中全会有一个推进与提升。
就巡视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而言,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就特别指出要突出巡视工作重点,改进巡视工作方式;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
此后,中央巡视组下沉一级,组长“一次一授权”,已经揪出贵州省委常委廖少华这样的“老虎”。“五一”节前,王岐山等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也分别约谈了53名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被媒体解读为加强派驻工作的方式创新。
此次会上提出派驻机构要“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省市区也要改进巡视制度,做到“全覆盖”,显然是对此前工作的一个提升。
此外,“决定”也有对各界期待的回应。这方面内容在会后动作较多。
本次会前,对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呼声很高,有专家提出“省以下垂直管理”。作为对此的回应,“决定”中虽然未提垂直管理,但强调“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广州市纪委常委梅河清表示,查办案件是纪委监察机关的一项核心,此次提出办案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相当于垂直管理了。
11月19日,中央纪委常委、审计署副审计长侯凯调任上海市纪委书记。相关专家也表示,这可以说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权与考察权上收的首个案例。
此次最大的意外当属“探索实行官邸制”。
虽然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标准应统筹制定,但“官邸制”的提出还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引起的争议也不少。
李成言就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官邸制具有预防腐败的作用,但它发挥这一作用是需要许多前提条件的。”
并不多见的审查报告
三中全会不仅涉及反腐败方针、政策,有时也会涉及人事。
本届三中全会之前,原国资委主任蒋洁敏、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永春会否被撤销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三人在十八大后,先后落马,接受调查。
三中全会撤销中央委员有过先例。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
此次会议前几个月,于幼军接受中央调查。
但11月12日发布的公报中,蒋洁敏三人只是缺席,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职务并未撤销。“这可能是因为此次会议重点在布局全面改革,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其他因素,所以没有调整人事。”相关专家告诉廉政瞭望。
撤销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的职务在三中全会上并不是十分常见。回顾以往,除了于幼军,只有七届三中全会撤消了两名中央候补委员的职务,十届三中全会撤消了“四人帮”的党内外一切职务,包括中央委员。
而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陈希同被撤销中央委员职务以来,历届全会上被撤职、开除了13位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其中在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撤职的各有1人;五中全会有3人;六中全会有2人;七中全会最多,共有5人。
唯一一次讨论中央纪委人事的三中全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次会议上,选出了100名中央纪委成员。其中,胡耀邦担任中央纪委第三书记、王鹤寿担任中央纪委排名第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这都是陈云鼎力推荐的结果。
陈云曾反复提出要胡耀邦担任中央纪委第三书记。胡耀邦最初表示,有什么工作交给他,他就办,不必兼任这个职务。但陈云一再提出,并要中央组织部将他的意见报告中央考虑决定。
胡耀邦再向中央请求,不要兼任这个职务,也不赞成任何干部兼职过多。但最后胡耀邦还是服从中央决定,担任中央纪委第三书记。
陈云也多次提出,王鹤寿有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原则性强。他六次被捕,对敌斗争坚决,由他担任中央纪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这一建议得到中央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