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突出三个项目抓手,推进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

28.07.2015  14:05

  今年以来,宣汉县农业局坚持“实施项目、融入项目、服务项目”三个项目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县农机拥有量年年大幅增加,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强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一、抓观念提升

  农机化生产道路路作为构建“进组、入院、到田”的农机化生产道路网络,在改善“农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农机下田难”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宣汉县农机管理站同时挂宣汉县乡村农机化生产道路规划设计所暨质量监督站,具有农村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质量监管、验收等职能。在农业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缺项目、缺资金、缺资质”三缺瓶颈,农机化生产道路路建设如何抓,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我们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建设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以“职责在参与”为着力点、以“夯基促发展”为落脚点,加强与扶贫开发、土壤肥料等部门协调,全面、全域融入农村道路、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抓项目实施

  一是完善省级项目后续工作。2014年省级农机化生产道路项目建设完成,及时将建成的大成镇大地村、凤鸣乡仙寨村、隘口乡金银村、庆云乡锣坪村四条农机化生产道路管护权力移交到当地受益村,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主体、责任。

  二是出台农机化生产道路路建设意见。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农机化生产道路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重要公益性基础设施,把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乡镇。

  三是争取县级财政专项投入。2015年,县财政下达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资金20万元,实现了近年来该项目县级财政投入零的突破。目前,正加紧制订实施方案。

  四是规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为确保县级资金发挥积极作用,县农业局决定将该资金整合到2015年全县农建综合示范区使用,打捆到七里乡新芽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中,即新芽村1组向奎房前至向可贵房前现浇砼路农机作业便道385m、新芽村1组冉奎房侧至薛仕洋房侧现浇砼路农机作业便道267m,共计652m建设使用。由县土肥站牵头,县农机管理站协助,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以民办公助方式推进财政支农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行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村民自建的意见》和《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建设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积极性。由受益村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具体实施建设,县级相关单位加强资金和质量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三、抓项目融入

  2014年以来,先后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水稻)、库区切块基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努力协助抓好规划、设计、指导工作。

  一是参与规划。协助县扶贫开发办、县以工代赈办、县土肥站等单位,参与七里乡新芽村、南坝镇后坝村、明月乡黄马村等乡村公路实地规划。

  二是协助设计。组织专业人员,带着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协助项目单位规划、勘测、设计,把关勘测设计与现代农业紧密结合。先后协助四川大展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四川华泽建设公司、南充美地农业设计公司对项目村农机作业便道进行规范勘测、设计。

  三是参与实施。主动融入到七里乡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水稻)项目农建综合示范区,融入到新芽村1组农机化生产道路规划、勘测、设计、指导建设。坚持统一规划立项、统一勘察设计、统一组织实施、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竣工验收的“五统一”标准,及时制订方案,有效推进了七里乡新芽村农建综合示范区农机生产道路建设。

  四、抓项目服务

  为大力抓好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确保机耕便民道形成农民朋友的畅通路、幸福路、致富路,把质量安全放在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是指导建设中的质量监管。在农机化道路建设项目服务中,县农机管理站在协助规划勘测基础上,加强指导建设、强化质量监管,提供技术咨询;严格按照《四川省农村机耕便民道通用技术条件》(试行)和实施方案要求,规范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项目乡、村也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小组,跟踪督导施工质量,确保砂、石、水泥等基础材料比例大于80%以上,加强对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进行质量大检查、快指导。严把硬化路水泥标号达标、宽度足够、水沟畅通、转弯半径合理、涵管规范化安装等,严把新修毛路缓坡、路基宽度、边沟排水,条石护边,盖板涵规范建设,对质量不合格的决不松懈,严肃整改到位,方能验收报账。

  二是参与公路竣工验收。省级农机作业便道项目建成后,先由当地村委会成立的质量监督小组申请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自验,乡村自验后再申请县农业局、财政局验收,县农业局组织县农机管理站专业人员和县计财股、县财政局人员一起参与验收。县扶贫办、县土肥站等单位项目,在协助规划、勘测、指导基础上,同时参与公路竣工检查验收。验收时,始终坚持宽度足够、基础牢固、硬化达标,路线合理,管护落实,与设计资料一致,做到“一把尺子量全线”。

        三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村机耕便民道的建设、发展,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机作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成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破解“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根本途径。在全县涌现出一大批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效农机也开始推广应用。截止2014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46.3万千瓦,同比增长9.38%;农机拥有量12.0659万台套,同比增长10.33%;农机化综合水平达35.52%,较上年增长5.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