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 看成都外贸优势与未来

13.03.2017  17:03

3月10日,成都海关捷报传来,1-2月成都外贸形势喜人,同比增长逾九成,实现开门红。昨日,本报首席观察员霍伟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靓丽”数据显示了“三个维度”的成都优势和发展未来。


第一维度:

融入“一带一路” 大开放促大发展


从海关数据可以看出,今年1-2月,成都与埃及、以色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贸同比增长均超过2倍,进出口增势表现良好。霍伟东认为,成都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往的主要贸易伙伴呈地域集聚特征,重点分布在美国、东盟、欧盟等地,但从今年的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来看,成都的重要贸易伙伴已经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喜人格局正在形成。

展望未来:谈及未来,霍伟东认为成都潜力巨大。“从对外开放来看,成都近年来结合自身的特色找准目标定位,积极实施‘蓉欧+’战略,完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并参与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内陆与沿海沿边协同开放示范区,逐渐从对外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前哨’,深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合作潜力,为成都外贸增长提供新动能。”


第二维度:

外贸结构优化 转型升级还有潜力


近年来,成都吸引了英特尔、戴尔、富士康等国际知名跨国企业入驻,带动了成都加工贸易的增长。霍伟东说,成都对外贸易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表现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减弱趋势,机电产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上升趋势明显。

霍伟东认为,成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得益于成都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成都综合保税区将港口搬到了家门口,弥补了成都不沿边、不靠海的外贸发展‘软肋’,使得以面向全球市场为服务对象的跨国企业可以扎根成都。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成都综合保税区已聚集了为数众多的先进IT企业,产业集聚的‘马太效应’显著,为成都出口产品向‘高’‘精’‘尖’领域辐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未来:霍伟东建议,成都要抓住四川自贸区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继续依托成都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着力发展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和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口岸贸易等现代化服务贸易,不断优化成都对外贸易结构。


第三维度:

机遇叠加 投资成都渐成大势所趋


随着成都国家中心城市、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设以及四川自贸区试验区的获批,成都不断完善研发、生产、经营、物流等布局,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成都,霍伟东如是说。近年来,外商投资在蓉发展态势良好,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7492户,注册资本405.65亿美元。而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成都进出口近七成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实现进出口387.3亿元,增长91%,拉动同期成都外贸进出口66个百分点,占同期成都进出口总值的71.8%。外商投资企业为成都外贸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通过溢出效应带动了成都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出口”这一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展望未来:今后成都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将不断增多,成都的对外开放程度将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仍然会是成都外贸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推进成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随着四川自贸区试验区建设,民营企业可以发挥自身市场活力,推进自贸区财税金融等政策改革,也有助于自身加快“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推动成都外贸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