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来到“红军之乡” 助力通江脱贫致富

21.12.2016  11:34

  12月20日,巴中市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通江县群众义诊。当天,2017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四川分场活动在通江县举行。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太阳出来喽,喜洋洋喽……”12月20日上午,巴中市通江县石牛嘴广场,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响起,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当天,2017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四川分场活动在这里热闹举行。

  吐火、变脸、民乐、独唱、群舞、曲艺……现场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省川剧院、省交响乐团等文艺院团专业演员带来的精品节目,也有基层群众自编自演的特色节目。天空下着小雨,但寒冷的天气并未影响演员和观众的热情,台上演出精彩,台下掌声阵阵。其中,由巴中市平昌县文化馆根据当地传统民间艺术翻山铰子创编和表演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曾获得我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大赛金奖,今年还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作品展演活动。在喜庆的唢呐声中,身着鲜艳服饰的舞蹈演员踏着节拍、“”着双铰,打、擦、翻、转……灵动的表演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设置在广场周围的“三下乡”展台,被当地群众围得满满当当。书画家给大家免费写春联、画年画,摄影师则忙着为群众拍摄全家福,来自教育、环保、农业、健身等领域的专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我刚搬进新家,对联正好贴在大门上。”一位姓黄的村民向记者展示刚刚收到的春联,上面写着“福满家园重重喜,运转乾坤步步高”。

  在寒冷的冬日,“三下乡”给基层群众送来温暖,助力当地脱贫致富。通江被誉为“红军之乡”,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今年国家发布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我省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为当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生活有了新的盼头,发家致富不能等靠要,要自力更生。”通江县诺水河镇柳林村村民李国芝说,受益于精准扶贫,他养了两头牛、三只猪和60多只鸡,还种植了花椒、李子等经济作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启动仪式结束后,两个小分队将分头前往巴中各地,开展慰问表演、物资赠送、科普宣传、卫生咨询等惠民便民活动。其中,由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专家组成的医疗小分队将开展上门义诊送健康等活动,同时为基层医护人员进行免费业务培训。

  短评

  “三下乡”要做到“三结合

  □张雨

  年年“三下乡”,岁岁皆不同。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我省建设经济强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今年提出的“弘扬长征精神,助力精准脱贫”的“三下乡”活动主题,就是希望活动成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举措,助力精准脱贫。要实现这个目标,须做到三个结合。

  “三下乡”活动要和中心工作相结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让“三下乡”活动常走常新,就必须和时代发展的脉搏相呼应。当前正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要把开展“三下乡”活动与推进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脱贫致富、产业帮扶、能力培养等开展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卫生健康素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撑,汇聚脱贫攻坚新动能。

  “三下乡”活动要与政策宣讲结合起来。“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于为民启智,这就离不开政策宣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是短板,农村中的贫困群众又是短板中的短板。致贫的原因有很多,信心不足、缺乏自食其力的奋斗精神是其一,这就需要发挥好“三下乡”的优势,宣讲好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补好精神上的“短板”,引导广大农民增强脱贫的信心。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技术和项目的援助,因地制宜做好“输血”与“造血”的文章。

  “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要和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结合起来。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城乡对口联系帮扶工作,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要延伸“三下乡”活动的触角,在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的同时,培养地方接续力量,努力变“三下乡”为常下乡、常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