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设10万监测点位 四川将摸底全省土壤情况

30.12.2016  14:06


   四川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将有新动作!

  12月29日,记者从四川省环保厅获悉,《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已于日前在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获得通过,即将发布施行。在国家“土十条”落地半年后,这份“川味”十足的《工作方案》,将为天府大地的土壤环境“保驾护航”。

  “相比水环境和空气环境,市民们对于土壤环境的关注度相对较低。”12月29日,在省环保厅针对《工作方案》的解读会上,土壤处处长康宁直言,土壤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大的“”和最大的“”,“因为土壤污染物会通过地面径流和地下水影响水体,也会通过扬尘影响到大气。但另一方面,水和空气的污染终会自然地汇集到土壤里。

  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工作方案》,四川将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同时,省级财政还将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到明年6月底前,各市州政府还要编制相关治理方案,并报省政府备案。”康宁说。

  看现状

  全省土壤环境总体不乐观 区域性污染隐患较大

  幅员48万平方公里的天府大地,滋养了一方水土。千百年来,土壤都被视为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那么,目前四川的土壤环境现状如何?

  “总体情况不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解读会上,省环保厅土壤处处长康宁透露,2006年,四川省启动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对4075个监测点展开监测,初步掌握了四川土壤污染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耕地、草地土、林地、典型重点地块及其周边土壤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未利用的土壤也存在超标现象。

  从区域分布来看,攀西地区、成都平原区、川南地区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区域性污染隐患较大。

  “城镇工矿企业场地历史遗留污染隐患也较大。”康宁说,由于城市规模扩大、企业搬迁入园和破产倒闭等,全省各地遗留了大批工业企业场地,特别是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高污染行业,遗留的场地存在较大土壤污染风险。

  出重拳

  规划3个风险管控试点区8个综合防治现行示范区

  在国家《土十条》对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工作方案》中还有不少基于四川实际的“川味”举措。

  “例如建设风险管控试点区。”康宁举例说,从2006年的调查结果看,要在短时间内全部修复问题土壤,现阶段的技术和资金都无法满足。因此,先让污染土地不再产生危害、将其“”起来、“”起来成为首要举措。

  具体而言,《工作方案》在范围上划出了重点监管对象。例如,围绕四川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布局,将对土壤影响较大的页岩气开发、铅蓄电池、汽车制造、危废处置等重点行业纳入重点整治范围,针对四川土壤污染特点,将重金属镍、铜纳入监控范围。同时,各粮(油)、蔬菜主产县(市、区)纳入重点监控区域。

  在区域上,将在龙门山断裂带石亭江流域、川南土壤酸化区、川西南矿产富集区和盆周矿产富集区等重点区域,开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以受污染耕地和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试点。

  “此外,我们选择德阳、泸州、凉山等市(州)开展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区建设。”康宁说,德阳属高背景值区域,泸州属于矿产资源枯竭的城市,存在历史遗留的土壤问题,而凉山则是矿产集中开发区。“这三个地方代表着土壤污染的三种类型,在此展开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试点,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土壤进行风险管控开展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崇州、绵竹、古蔺、江安、船山、犍为、安州、蓬安等8个县(市、区)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在土壤环境管理上,从源头管控、过程管理、风险管控、土壤修复等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定目标

  268万亩受到污染耕地到2020年能够安全利用

  事实上,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在花费上,预防、管控、治理的比例是1比10比100,即预防污染阶段只需要1块钱的事,到了管控阶段要10块,治理阶段则需要100块。”康宁介绍说,《工作方案》整体上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当前重点是对未污染土壤实施优先保护,对已污染的土壤实施风险管控,逐步建立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会对全省的土壤状况进行一次为期4年的详查,共设置了10万余个监测点位。”如此大规模地“摸家底”,在四川尚属首次。康宁透露,详查过程中,会布设国控、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定期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获得全方位基础支撑。

  同时,《工作方案》对于四川的土壤污染防治立下了“军令状”:到2020年,可使268万亩轻度和中度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83万亩重度污染耕地进行种植结构或退耕还林还草调整,67万亩受污染耕地得到治理修复。

  具体指标上,到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对话环保官员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

  在省环保厅针对《工作方案》的解读会后,华西都市报记者与省环保厅土壤处处长康宁进行了一番对话——

  华西都市报:这次《工作方案》依据到2006年的调查结果,十年前的数据,对于现在还有现实作用吗?

  康宁:应该有。相比大气和水体,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所以十年前的数据对现在开展土壤详查具有指导意义。当然,为了进一步摸清底数、更好地治理修复,《土十条》四川实施方案里的第一条就强调,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这也是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展开的工作。

  华西都市报:对比水环境或者空气环境的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什么特点?

  康宁: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从难度上看,目前全国还没有成熟的治理修复技术、方法、标准,并且投资巨大;周期长,见效慢是指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很难恢复,需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手段逐步进行治理与修复,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明显效果。

  华西都市报:依据前面的介绍,全省的土壤状况详查要2020年才能结束。“摸家底”要4年,会对其他工作开展有影响吗?

  康宁:这正是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特点,需要坚持边调查、边整治、边管控、边示范、边推广,有序推进。要根据各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进展情况、土壤污染防治技术试点示范情况,分步、分期、分类、分区域有序推进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