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不但通到我们家里,还通到了我们心里!”4月23日,万源市白果乡文家坪村71岁的冯凤群老人对记者感叹。
白果乡是万源市较偏远的乡,境内山高坡陡,群众出行难。今年以来,该乡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包工不包料”的方式,修通“联户路”。
如何解决“行路难”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市28名市级领导和8个督导组“沉”下去调研,找准了制约村道公路建设的症结:工程难监管、质量难保障、造价难降低。“出钱出力可以,就怕质量不过关!”永宁乡铁佛寺村村民钱长珍说。
保证质量,降低造价是民心所向,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出发点。为此,万源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事一议”制度,采取“甲方供应施工所需主要材料、乙方承包劳务”的方式推进村道公路建设。具体做法是:由市村道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人测算工程量和群众筹资投劳额,审核建设方案和发包合同,供应主要材料;村社拟制建设方案,公选承包方并参与监管;承包方按合同施工,严禁转包和分包。
让村道建设“亮”起来,打造“务实清廉工程”。该市通过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让受益群众全程参与到工程测算、方案拟制核定、公开发包、施工监管、验收结算中,让项目在阳光下实施。同时,建立材料管理台账,材料保管员及时登记材料来源、供应数量、接收时间等,确保按时按质供应;建立施工日记台账,群众监督员轮流跟班记录施工情况,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建立日常监督台账,质量监督指导组定期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并记录备案;组织群众验收工程和结算。“修与不修,修多少,怎样修,由群众说了算,党委政府只是引导,绝不包办。”万源市交运局负责人表示。为充分调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万源市规定对每公里按照50万元进行补助的奖励措施。“我们这条村道建设,人均筹资600元,劳平7个工。负担不重,大家积极性也高。”茶垭乡老龙寨村村民徐和平高兴地说。
推行“一事一议”、“包工不包料”村道公路建设模式,让群众确定标准、参与监督,成本降低了,群众满意率提高了。该市2014年预计修建村道400公里,按照新模式,一公里至少节约8万元,就此一项全市可节省资金3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