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扶贫移民局:破常规寻新路 集民智创新举
达州市万源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扶贫项目实施充分尊重项目村群众意愿,紧紧围绕群众路线工作法,“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群众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肯定群众的首创精神,赋予群众更多的自主权利,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实施扶贫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条条框框,确保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物资采购让群众“当家做主”
过去,扶贫项目资金的物资采购全部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程序繁琐,涉及部门众多,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加之采购中环节多,采购工作时间拖得久且采购成本高。特别是种苗采购中,由于不能及时将苗木发放给村民进行栽植,失水率较大,成活率极低,群众对此非常不满意,意见特别大。对此,扶贫移民局通过对多个项目村调研,决定尊重群众意愿,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的要求,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自主采购种苗、种子和种畜。一改过去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大包大揽物资采购的做法,转而通过各个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讨决定,在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监督指导下,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方式自主采购。市扶贫移民局、财政局等部门仅负责监督指导工作。结果,这项新举措受到了项目村干部群众的拥护。苗木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完全由群众自己选、自己定。如今,村社干部群众当自家购物一样,货比三家,价格降下去了,程序简化了,效率提高了,村民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白果乡庄子坪村主任范德万高兴地说:“这次我们买魔芋种子含税费才6.5元钱一斤,商家包送到家门口,价格比政府统一采购价一斤低2到3元,种子质量好,村民争着想多种,目前规划的种植任务已全部完成了。新栽的核桃,现在都已经发芽了”。
二、联户路建设让群众“自己动手”
过去,扶贫项目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社道、联户路等项目,绝大多数都是采取对外承建方式,项目施工方与村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施工方大包干。在项目建设中,由于群众参与度不高,加之监管不力,群众对工程质量意见大,满意度差,筹资筹劳积极性也低。因此,扶贫移民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尊重群众意愿,肯定群众的首创精神,采取部门投资与群众投劳相结合,强力推进群众自主实施项目,突出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基础设施“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一律由项目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白果乡庄子坪原本规划联户路为0.8米宽,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群众认为:0.8米宽的水泥路根本不实用,虽然行走方便了,但农村所需各种物质仍全靠人力背或者骡子托,没有真正摆脱肩挑背磨的困境,群众强烈要求建成3.5米宽。在扶贫资金引领下,该村整合部分部门资金,下余部分群众自筹并投工投劳,将联户路全部按社道标准建成3.5米宽,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老支书邓华德高兴地说:“现在水泥路联到家门口,雨天走路不怕泥巴粘脚,车子直接开到家门口,太方便了,平均1公里路只花了29万元。与过去相比,工程成本大幅降低。”
三、项目管护制度让群众“自己监督”
为使竣工的扶贫项目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项目长期可持续惠及项目区群众,项目后续管护制度必不可少。过去,在规划编制扶贫项目实施方案的时候,扶贫移民局对竣工扶贫项目后续管护都遵照固定的模式,对管护措施,管护主体等都作了详细的界定,虽具有方向上指导作用,但操作性不强。群众对项目后续管护工作不够重视,习惯了“要我管护”被动应付,口号喊得多,实际落实少,管护效果差。结果建成的村社道路、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由于缺乏相应的管护制度和责任主体,加之遭受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破坏,部分设施损毁严重,部分项目甚至全部报废。为使竣工的扶贫项目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项目长期可持续惠及项目区群众,扶贫移民局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查走访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针对项目村,只提“谁投资、谁收益、谁所有、谁管护”的总要求,具体的管护制度完全由项目村群众因地制宜,自主制定,扶贫移民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督和指导。如此一来,很多项目村积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让群众讨论决定项目资产管护的方式及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结果群众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以前扶贫项目被动管护局面被彻底打破了,“要我管护”变成了“我要管护”,竣工项目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明显提高,建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投、建、管”三位一体的扶贫项目长效机制。村民黄仁述感触很深:“项目交到农民手头让我们自己搞,以前从没见过,甚至想都不敢想。现在扶贫项目确实交给了我们农民,大伙儿精心搞好核桃、水泥路这些项目,公路水沟有专人清理,核桃自己丢肥料…..大家丝毫不敢懈怠,大伙把核桃树看作“摇钱树”,把联户路当做“幸福路”、“致富路”,大家都很珍惜,一定会管好、爱护好,让项目发挥更大更长更持久的作用。”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州市万源扶贫移民局全体干部职工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将群众呼声融入到扶贫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规划、实施和后续管护等各个环节,积极赋予群众更多的权利,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提高群众的“话语权”和“自主权”,不断转变思路,破旧立新,打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心竭力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切实把扶贫攻坚这项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达州市扶贫移民局向正伟、李强、李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