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开辟四大脱贫攻坚“新路径”
“生态扶贫”引领脱贫发展新方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实施生态建设扶贫措施,加快全市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贫困区域环境污染整治。在生态建设保护方面,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77.26平方公里,完成森林抚育2万亩、造林补贴0.5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7600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7768亩,常年性管护森林面积335万亩,对五个国有林场和52个乡镇247.4万亩集体公益林签订管护合同,并及时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森林覆盖率达到63.5%。在生态资源利用方面,完成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遗产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加大每年国家禁止开发区在贫困地区以及保护区资金的投入,支持当地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保护区内贫困居民在生态建设以及参加管护工作的收入。实施林下种植(药材和森林蔬菜)和特色养殖,实现生态林业的立体和循环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本和经济效益。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完成华新水泥有限公司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乡镇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对全市重点集中的扶贫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分期分批开展调查评估,建成青花、官渡两个场镇的污水处理系统,完成花萼乡苟坝子村的生态村创建工作,完成5户各级生态家园创建,完成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1家,完成51个扶贫新村的建设和2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建设农村廉租房300户。在防灾减灾避灾方面,完成长石、大竹等3处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排危除险项目和太平镇1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申报立项,实施2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避让搬迁安置500户。
“旅游扶贫”打造脱贫发展新引擎。依托万源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以重点景区建设为中心,带动周边乡镇以及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支持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集中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重点扶植和升级打造一批高标准民宿设施。2016年以来,启动创建八台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全力协助建设鱼泉山景区,启动肖口河景区河堤、游客中心等建设,扶持天池坝、李家沟、牛卯坪、双岔河等4个村发展乡村旅游,新增星级农家乐2家,新发展农家乐6家,新发展民宿设施2家,实现全市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力200人。
“电商扶贫”搭建脱贫发展新平台。坚持农民“既是产品生产者、又是商品消费者”和农村“既是产品生产车间、又是商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理念,按照“构建双向流通体系、打造线上品牌商品、建好线下产品基地、推进产业互融互促”的融合发展路径,包装推出巴山雀舌、旧院黑鸡(蛋)、药花蜂蜜、红心猕猴桃、富硒蔬菜等10余个品牌商品上线销售。加大电商平台扶持发展力度,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20个,新增农村电商创业人员100人,完成电子商务应用技术人才培训2000人(次),实现电商销售额200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00元。启动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在年底完成入驻企业10家以上,实现本地企业线上交易额4000万元以上,全力申报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产业扶贫”激活脱贫发展新活力。按照“面向市场化、要素股权化、经营集约化、发展链条化”的原则,采取“股权量化到户、质量终端负责、利益终端分配、农企互利共赢”的方式,引导贫困农户将土地、林地、闲置房产、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通过股权量化方式与市场主体进行捆绑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管理分工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出台产业扶贫到户政策,促进产业扶贫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方式转变。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家庭提供1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贷款。推进优质粮油、富硒茶叶、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特色中药材、特色林业、特色畜牧养殖业、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带动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