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培育壮大“甜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04.07.2018  06:07

 

万源市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培育和发展壮大,创新产业扶贫思路,通过“三结合”方式,不断推进中蜂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中蜂产业,探索走出了一条山区绿色崛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将中蜂产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走产业扶贫的致富之路。结合我市植被良好,蜜源充足,有着发展中蜂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优势,以及为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匮乏,发展产业难的现状,因地制宜为缺资缺劳的广大贫困户探寻出一条发展中蜂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村集体+专合社+贫困户”“村集体+专合社+贫困户”等发展模式,由村集体主导,公司自主管理,贫困户参与,整合产业扶持基金,村集体和贫困户按比例分红,实现企业、村集体和贫困户共赢。在固军乡大岭包村,村集体和贫困户建成“甜园蜜语”中蜂养殖合作社,村集体购买蜂群,并将群蜂转租给专业养蜂人进行试养管理,贫困户通过产业周转金、土地等入股合作社,两年后合作社返还产业周转金,村集体和合作社成员年利润率可达20%左右。

将中蜂产业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走生态环保的致富之路。遵循“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发展中蜂产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保护万源生态环境,把中蜂产业打造成绿色生态环保的朝阳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一是利用产业扶贫推进大会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倡导发展中蜂产业,乡(镇)人民政府逐村逐户动员贫困户发展中蜂产业,培育致富带头人。目前,全市发展规模养殖50群以上大户200余户,户均年收入2.5万元。二是根据全市52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做实做细中蜂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每个贫困村中蜂养殖最大承载量。全市建立中蜂养殖重点基地乡镇16个,养殖中蜂4.7万多群,年产值达到2400余万元。三是鼓励支持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用好用活产业扶持基金,成立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四是鼓励支持贫困户到太一蜂业公司、蜜之源公司免费脱产学习,切实提高蜂农养殖技术。截止目前,公司通过蜂农驻场学习、实地指导培训等方式累计培训蜂农达5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占65%以上。

将中蜂产业与政策扶持相结合,鼓励支持中蜂产业发展,走引导发展的致富之路。针对居住农户分散、耕地零星分布、成片发展产业困难及对大型龙头企业缺乏吸引力的实际,出台扶持“五小庭院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中蜂产业发展。一是推行“以奖代补”政策,政府以每户补助金额3000元为上限对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进行直接补助,贫困户养殖中蜂5群以上,按每群300元进行补助。二是开展“上门培训”服务,坚持把中蜂产业技术培训作为重点,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现场示范教学、农技员对口指导等形式,开展疾病防治、饲养管理、蜂产品质量安全、育王换王等专题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养殖技能。截止目前,蜜之源公司为全市提供种蜂群3000余群,蜂箱5000个。同时,帮扶贫困村25个,发展中蜂4800群,产蜜35吨,实现三方赢利400万元。三是实行“订单销售”模式,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按照“企业+电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引导太一蜂业公司、蜜之源公司等企业与贫困村(户)签订产品供销协议,依托170个农村电商网店,拓宽蜂蜜产品销售渠道。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各大电商平台累计销售蜂蜜产品约2000余万元。

近年四川渔业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四川渔业系统坚持以“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助贫困户脱贫奔康”为主线,增添措施,真抓实干,渔业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9万亩,通过发展渔业脱贫致富贫困人口超过5万人。2017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扶贫与移民
近年四川渔业产业扶贫成效明显
  十八大以来,四川渔业系统坚持以“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助贫困户脱贫奔康”为主线,增添措施,真抓实干,渔业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9万亩,通过发展渔业脱贫致富贫困人口超过5万人。2017年,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