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创新举措聚力攻坚

31.07.2018  03:01

 

万源市以乡村振兴统揽脱贫攻坚,按照“一路二住三致富,关键要看群众认可度”工作取向和路径,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精准滴灌与科学漫灌相给合、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相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纵深推进。

一、聚焦三个环节,变 分兵作战 全民参战 。一是 精细化 推进。 细化制定15个指标达标工作方案、22个年度扶贫专项方案等,精确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到路、到水、到房等项目,逐项形成“任务书”“时间表”,集中力量抓重点、破难点。 二是 全覆盖 结对。 全市30名县级干部每人挂联1—2个乡镇和对应的贫困村,117个市级部门和驻万单位定点帮扶1—2个贫困村,17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农技员等专职扶贫干部全脱产驻村,1.47万名机关干部职工“一对一”“一对多”全覆盖帮扶2.9余万户贫困户。 三是 亲情式 帮扶。 确定每月第一个工作日确定为“爱心帮扶日”,逗硬执行帮扶单位一把手“两周一晚”、驻村工作组“五天四夜”和帮扶干部“同聊一次家常、同做一顿饭菜、同搞一次卫生、同理一次家务、同办一件好事”“五同”。

二、明确四条路径,变 大水漫灌 精确滴灌 。一是 住房改善 + 基础配套 双管齐下。 强力推进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土地增减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打响“土坯房歼灭战”,“敞亮的客厅、干净的厨房、整洁的卧室、卫生的厕所”成为农村住房新标配。 二是 当期增收 + 长远致富 同步跟进。 坚持“一村一品”布局大产业,“一户一业”培育小庭院,“一地一策”做活集体经济,成片成带推进产业配套到村、连接到户,着力实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产业。 三是 政策兜底 + 医疗救助 配套施策。 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巩固、乡村师资保障、教育扶贫资助等“三大行动”,深化医疗扶贫,扎实开展低保动态评定工作,全面实现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 四是 社会扶贫 + 励志扶贫 协同发力。 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要求,与舟山市普陀区签订对口帮扶协作框架协议,落实帮扶资金2900万元,实施富硒茶叶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18个项目,帮助富硒茶叶、旧院黑鸡等农特产品打入浙江市场。广泛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政协委员“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等活动,深化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等行动,积极动员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三、健全五大机制,变 攻坚压力 奔康动力 。一是 多元投入 强保障。 捆绑推介PPP项目包4个、总投资达51.76亿元,设立“四项基金”1.3亿元,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3.6亿元,打捆使用国开行、农发行贷款和债券资金等,精准投放脱贫攻坚领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9.3亿元。 二是 蹲点督导 促整改。 30名县级联系领导每周到贫困村开展一次蹲点督导,以上率下督促工作落实、推进问题解决。 三是 现场验靶 催干劲。 每月轮流选取两个片区,集中召开“流动推进会”,全市脱贫攻坚领域“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 四是 痕迹管理 固基础。 创新组建“记账员”队伍,对贫困群众基本信息、帮扶实效、帮扶过程实施纪实管理,防止“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五是 正反激励 明导向。 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选人用人的主赛场,制定《万源市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深化落实“两个优先、两个不用”八条措施》《万源市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十条奖惩措施》,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