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创新举措聚合力脱贫攻坚显成效

19.07.2018  11:08

 

近年来,万源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和县域发展全局,按照“一路二住三致富,关键要看群众认可度”的工作取向和路径,统筹兼顾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精准滴灌与科学漫灌相给合、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相结合,累计实现58个贫困村退出、20141户63701名贫困人口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纵深推进。

聚焦三个环节,变“分兵作战”为“全民参战

一是“精细化”推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摆在重要位置,精准对接省、达州市专项扶贫计划,细化制定15个指标达标工作方案、22个年度扶贫专项方案等,把脱贫任务逐一项目化、实物化、具体化,精确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到路、到水、到房等项目,逐项形成“任务书”“时间表”,顺排工序、倒排工期,集中力量抓重点、破难点。二是“全覆盖”结对。坚持“千斤重担众人挑”,全市30名县级干部每人挂联1—2个乡镇和对应的贫困村,117个市级部门和驻万单位定点帮扶1—2个贫困村,170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农技员等专职扶贫干部全脱产驻村,1.47万名机关干部职工“一对一”“一对多”全覆盖帮扶2.9余万户贫困户,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同时,加强驻村帮扶力量管理,在选派17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又为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156名。三是“亲情式”帮扶。坚持以群众认可为目标,压紧压实贫困村“5+2”和非贫困村“3+2”帮扶力量责任,将每月第一个工作日确定为“爱心帮扶日”,逗硬执行帮扶单位一把手“两周一晚”、驻村工作组“五天四夜”和帮扶干部“同聊一次家常、同做一顿饭菜、同搞一次卫生、同理一次家务、同办一件好事”“五同”等要求,集中开展定户定人个性化帮扶,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责任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

明确四条路径,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

一是“住房改善+基础配套”双管齐下。精准把握“住上好房子”要求,通过“四条路径、一套组合拳”,保持地域和民居特色,强力推进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土地增减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打响“土坯房歼灭战”,“敞亮的客厅、干净的厨房、整洁的卧室、卫生的厕所”成为农村住房新标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硬化村道公路960公里,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31处、分散供水工程5475处,升级改造高低压线路3500余公里,完成58个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建设,实现155个贫困村通信网络覆盖,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当期增收+长远致富”同步跟进。坚持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大产业、小庭院、集体经济”齐头并进,着力解决区域整体脱贫和贫困户精准脱贫两大难题。坚持“一村一品”布局大产业,“一户一业”培育小庭院,“一地一策”做活集体经济,成片成带推进产业配套到村、连接到户,着力实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产业。三是“政策兜底+医疗救助”配套施策。坚持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建立完善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机制,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巩固、乡村师资保障、教育扶贫资助等“三大行动”,投资7086万元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选派139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898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深化医疗扶贫,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个,各级各类医疗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等医疗救助政策,持续深化农村困难群体参加新农合再保险,贫困群众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县域内就诊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同时,扎实开展低保动态评定工作,全面实现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四是“社会扶贫+励志扶贫”协同发力。认真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要求,与舟山市普陀区签订对口帮扶协作框架协议,广泛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政协委员“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等活动,深化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等行动,积极动员公司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用好“道德讲堂、农民夜校、身边好人榜”三大阵地,扎实推进“星级文明户”评定、“四好村”评选,创新开展党建脱贫先锋等“五大先锋”创建活动,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不良心态,“勤劳风、感恩风、守法风、和睦风”吹进千家万户。

健全五大机制,变“攻坚压力”为“奔康动力

一是“多元投入”强保障。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捆绑推介PPP项目包4个、总投资达51.76亿元,设立“四项基金”1.3亿元,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3.6亿元,打捆使用国开行、农发行贷款和债券资金等,精准投放脱贫攻坚领域,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9.3亿元。二是“蹲点督导”促整改。30名县级联系领导每周到贫困村开展一次蹲点督导,对退出村的巩固提升情况、脱贫户稳定脱贫情况进行“回头看”,对预脱贫村的发展规划、预脱贫户的帮扶措施进行“现场核”,对行业部门的行业责任、乡镇的主体责任和“5+2”挂钩帮扶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实地查”,以上率下督促工作落实、推进问题解决。三是“现场验靶”催干劲。每月轮流选取两个片区,集中召开“流动推进会”,赛后由先进乡镇在全市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后进乡镇在大会和万源电视台上公开检讨,全市脱贫攻坚领域“比学赶超”氛围更加浓厚。四是“痕迹管理”固基础。创新组建“记账员”队伍,按照每户每年24元的标准补助工作经费,对记账结果实行“一月一公示”,确保脱贫攻坚全过程精准。同时,对贫困群众基本信息、帮扶实效、帮扶过程实施纪实管理,防止“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五是“正反激励”明导向。把脱贫攻坚主战场作为选人用人的主赛场,制定《万源市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深化落实“两个优先、两个不用”八条措施》《万源市超常推进脱贫攻坚十条奖惩措施》,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和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违纪违规行为从严追责问责,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