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17万干部自查自纠 主动上交红包6765万元

26.02.2014  17:56

  中新网南昌2月26日电 (记者 王剑) 记者26日从江西省纪委监察厅了解到,截至今年1月底,该省共有1400余名市厅级、2万余名县处级、15万余名乡科级干部进行了自查自纠,各级党政干部主动上交“红包”款达6765万余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及“红包”问题案件29起。

   省委书记:严处收受“红包”典型案例

  收送“红包”是党风政风的腐蚀剂,是滋生腐败的催化剂,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江西省把“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作为落实中央巡视组整改要求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作为省委政治上关心干部的重要抓手,摆在重要位置进行推动。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强调,“要对顶风违纪收受‘红包’的典型案例予以严肃查处,并给予通报。党的纪律是‘高压线’,任何人不得触犯,违纪必须付出代价,不如此,党内歪风恶习难以祛除,从严治党难以落到实处。要以‘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江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按照省委部署,省纪委监察厅分两个阶段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第一阶段范围是副科级以上干部,第二阶段是全体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进行动员部署,深入自查自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举措,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媒体跟踪报道:促党员干部主动接受监督

  开展“红包”问题专项治理,旨在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腐”变成“大贪”。

  江西全省各地各部门把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坚持宣传教育在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活动,重申和明确纪律要求,做到教育在前、提醒在前、自查自纠在前,在社会上营造拒绝“红包”的良好氛围,确保了专项治理工作不留死角。

  江西省铁腕重拳狠刹收送“红包”歪风,吸引了中央新闻媒体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等对江西“红包”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报道。

  各地各部门注重教育引导、政策宣传,深度解读政策界限,把拒不主动上交“红包”的后果讲透,促使党员干部克服侥幸心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同时,江西省纪检部门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在全省上下形成不敢收送“红包”的浓厚氛围。

   明察暗访:铲除滋生“红包”问题的土壤

  收送“红包”问题是一个顽疾,积习甚深。江西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住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时节,盯住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突出涉及人事安排、资金使用和物品采购等易发生收受“红包”行为的风险岗位,进行不间断地明察暗访,有力地促进了专项治理工作。

  江西省规定,凡在自查自纠期间主动上交“红包”的,根据情节,依纪依规不予处分、免予处分或者减轻处分;拒绝上交的,一经查实,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专项治理活动结束后,仍然违反规定收送“红包”的,一经查实,一律先免职再依纪依法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江西省坚持纠建并举,注重源头治理,努力铲除滋生“红包”问题的土壤,在全省同步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回头看”活动,协同推进全省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共发现“小金库”487个,涉及金额2.1亿余元;财政专户数量由20232个减少到8992个,撤并率达到55.55%,有效防止了用公款送“红包”现象的发生。(完)

(原标题:江西17万干部自查自纠 主动上交“红包”67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