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超4万川籍农民工返乡创业

07.01.2016  10:17
核心提示:无     人生第41个年头,眉山市仁寿县始建镇凤山村村民代翠英第一次有了私家车,一辆棕黑色的野马SUV。“我现在回家弄了个生意,没车真不方便。”

  过去这一年,代翠英等超过4万名的川籍农民工,踏上了返乡创业的旅程,成功吸纳当地就业逾20万人。和往年相比,增长明显。作为全国输出农民工最多的省份之一,四川在农村劳动力回流中的这一变化,足以牵动万千、引人关注——就在2015年,在我省浸润数十年的“劳务经济”土壤上,长出了“创业经济”的嫩芽。

   回乡创业

  他们有资金有经验还有“双动力”

  去年底,深圳某手机代工厂。

  一拿到员工工资单,时任工厂管理人员的代翠英心里就“咯噔”一下——成本太高、利润太薄。1996年刚到深圳,代翠英就在手机屏幕厂做焊工。她在这行浸润了近20年,心里很清楚:生意不好做了。

  对此代翠英并不意外。去年以来电视、报纸上就不时有珠三角地区中小代工厂倒闭的消息。“国际经济低迷导致外需下降”“沿海产业经历转型升级”等专业词藻,充满了她的耳朵。

  看到员工工资单那一刻,她下了决心:回家。除了发展的考虑,代翠英同样在意公婆的身体:俩老人年过七旬,又不愿搬到深圳;上中学的儿子虽带在身边,但平时自顾不暇。“早想回来了,总不能一辈子在外打工。”

  四川多地出现“返乡潮”。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省外输出农村劳动力同比减少3.7%。

  省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小刚用“双动力”解释代翠英们的选择:沿海产业变化、四川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为川籍农民工返乡提供了经济动力;而对家乡的挂念,则是感情动力。

  2015年前11月,我省返乡农民工总数逾130万人,其中返乡创业者约4.2万人。他们有资金、有经验、有能力创业。

   从头来过

  拿出打工时的狠劲儿来创业

  回家是继续打工,还是自己干?代翠英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平时尽和香港人、浙江人接触,做生意嘛,看也看会了。”2015年2月,代翠英正式回到家乡仁寿县,最终选择了做电商,“就卖外婆做的腊肉,是仁寿特色的‘生态猪’,有嚼劲儿。电商门槛也低些。”去年6月,农二哥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在仁寿县成立,共3个人,在淘宝上开网店卖腌腊制品。

  在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鸣鸣看来,这和川籍农民工的3个“三分之二”特征有关:约三分之二并非举家外出;三分之二仅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三分之二租赁私房,居住成本高。这决定了其返乡创业以就近的小微项目为主。

  创业的欣喜,很快被焦虑占据。随后几个月始终销售惨淡,每天网店浏览量以个位数计。代翠英几乎用上了所有打工时期的管理经验:请专人每天煮腊肉试吃,货品实施库存管控……都没用,3个月亏钱超过10万元。

  在张鸣鸣看来,农民工创业在用工、用地方面成本较低,但也面临对行业认知不足、融资难度大、缺乏企业家才能等共性挑战。

  当地政府组织的一次到杭州阿里巴巴公司参观,让苦恼中的代翠英找到了思路——这个电商大鳄总部最让她震惊的,不是其庞大,而是公司居然配备了免费咖啡厅、篮球场,供员工上班时间休息。“和传统行业比,电商真的太不一样。”

  回到家,代翠英除了布置咖啡桌,更立马拿出当年打工时的“狠劲儿”,恶补电商知识,同时聘请2个有经验的大学生,专职做活动、搞推广。几番运作,网店销售额显著上升,到11月时已实现盈利。

   带动就业

  今年打算升级办厂

  在外久了,难免会把家乡和“外面”比较。这一比较,让性格直爽的她有些憋不住火。

  去年省里一位领导到仁寿调研创业,问起难处。她直率地回答:办个证,服务人员爱理不理,不告知需要哪些材料,导致反复跑“冤枉路”。事后,她发现办事效率高了不少。

  代翠英公司5个人,雇佣的都是返乡的本地人。如果算上给她供货的外婆家作坊,她让近20位返乡者在家乡就业。

  就在离仁寿几百公里外的广安市,当地新闻还报道一个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雇佣某农业乡镇上5000余名农村留守人员加工产品,平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

  张鸣鸣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的生计问题。省农劳办相关负责人则认为,创业者们的回归,为广大的县乡镇乃至农村,带回了优质发展要素。

  采访快结束时,代翠英在忙着打包——最近沈阳定了一批货,总价逾10万元的猪舌头等。她盘算着,年后该开个自己的加工厂了。

   30亩试验田如何撬动2万亩土地

  2015年11月底,在缅甸首都内比都郊外收完稻谷的周宜军终于轻松了。他的老家在江油市青莲镇。不像乡贤李白,他没读过几天书。如今,他的身份是安吉瑞公司总经理。

  在同乡眼里,周宜军是大款,“出来进去坐飞机”。也有人说他“不够洋气”,因为“这娃跑到国外还是种地”。每当谈起这个话题,他的眉头会扭成一块:“我们做的是产业!我们是在创业!”

   种粮成本只有国内三成 在缅甸找到创业空间

  谈起农业,周宜军爱恨交加,“没接触这行的话,我还是个‘串串’”。

  十几岁开始,他就贩卖粮食、倒腾种子,也曾经在成都周边承包过土地。无论如何努力,每亩土地的利润“能有百十元就不错。”他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如果流转土地,每亩水稻的种植成本接近1500元;一亩产量不过1200斤,亩产值只有1600多元。

  周宜军的遭遇,是农业遇到的“天花板”和“紧箍咒”:提价不能无休止地提、农业补贴不能更多,这是“天花板”;生态环境有要求、资源条件又有限,这是“紧箍咒”。农业部统计显示,2014年,国内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净利润每亩不足170元。

  2012年初,周宜军找到了一个机会:川农高科、四川和久集团、吉峰农机抱团成立四川安吉瑞公司,有着丰富农业背景的周宜军被看中。

  对缅甸的一番调查后,周宜军得出结论:这是一次稳赚不赔的创业之旅——每亩土地年流转价格只有200元;20来岁的棒小伙,日工资才17元;每季水稻亩成本不过400元。缅甸水稻亩产不足400公斤,而根据技术论证,中国杂交水稻在当地亩产可以超过500公斤。更为重要的是,缅甸地处热带,每年可产三季水稻。综合下来,缅甸种水稻的每亩成本只相当于国内的33%,利润空间却高一倍。“干!”一场异域创业的奇幻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从30亩试验田出发 未来将建6万亩示范区

  万事难在开头。

  安吉瑞带去了川农高科和吉峰农机的相关专家,明确了公司+农户的产业扩张模式,蓝图近乎完美。然而,首先要克服的,是不完善的法律制度、滞后的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的困难。

  缅甸法律对外企承包土地限制严格。直到缅甸农业部出面,安吉瑞才在缅甸首都内比都郊外的德克纳蒂利镇上找到30亩试验田。薄弱的基础设施,让周宜军吃足了苦头。缅甸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超过20℃,降雨基本分布在5-9月,其余月份干旱炎热。“只要有水,随时都能种”。不过,试验田附近的水库和水渠淤塞严重,有时连续一个月都无法输水。

  顶着这样的压力,周宜军开启了异域创业之路。第一年,安吉瑞示范田里的杂交水稻亩产超过530公斤,以当地的粮食价格,每季水稻每亩利润能达到300元以上。按照这个产值,收回成本只需要三年。

  这三年下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将种植基地扩大到两万亩。未来,安吉瑞公司将投资5亿元,建设超过6万亩“中缅粮食产业示范区”,拟每年向国内输送大米20万吨,可以满足66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费。“国内一斤稻谷要2.7元,缅甸的收购价只要1.1元,利润空间很诱人。”周宜军雄心勃勃。

   心愿墙

  宋永太

  四川省川商联合促进会会长

  2015年做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把川商联合促进会搞起来了。

  2016年的心愿,就是进一步提高川商联合促进会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让其成为全国川商普遍认可的返乡创业大本营。

   刘锟

  i-light创始人兼CEO

  2015年最激动的事情,是公司的智能LED灯组项目拿到融资,第二代产品也登陆京东众筹。在我看来,创业最重要的是人,对的人甚至比对的项目更重要,我和我的合伙人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彼此互相认同与信任,而且分工非常明确,即使某个项目会失败,但只要创业的人还在,可以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2016年,我们想让自己的产品影响更多用户,点亮更多家庭。

   成龙

  四川村里有货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

  2015年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是做广告公司,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做文化传播。但公司定位很快就变了,传播不再是内容,而只是工具。我现在做的是大健康领域的健康食品。

  2016年,我们想将四川特色农产品的交易体验,变得更加特别。

   冯睿

  成都锐丽元科技有限公司

  CEO

  2015年我们最大的收获有三,一是将产品开拓到全国最大的家具生产基地广东;二是我们的产品口袋家居App上线;三是参加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为互联网行业总决赛唯一获奖的四川企业。新的一年,我们的目标是继续推广App,将产品受众从企业用户扩散到普通用户,将“互联网+家居”进行到底。(记者 张岚 赵若言整理)

   梦想的突围

  对有梦想的人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

  别人眼中贩卖粮食、倒腾种子的“串串”周宜军,没读过几天书,却想做粮食产业;在深圳手机代工厂待了近二十年的“打工妹”代翠英,没当过老板,却认为“做生意嘛,看也看会了”。

  像周宜军和代翠英这样心怀创业梦的四川人,数以千万计。

  时代,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梦想之火。沿海经济的转型和家乡发展的机遇,给了代翠英回家创业的理由;互联网电商的普及,则推着她勇敢地迈过创业门槛。“一带一路”建设,让周宜军顺藤摸瓜找到了“利润空间是国内一倍”的创业福地——缅甸首都内比都,这个过去他连名字都不熟悉的地方。

  时代赋予机会,也并不讳言个中坎坷。对异域法律制度和基础设施现状的不了解,让周宜军吃足了苦头;愣头冲进电商领域的代翠英,也受过几个月没订单的煎熬。这似乎是这个充满朝气的时代中创业者们共有的特质,自信昂扬而又初出茅庐,历经波折却又义无反顾。

  哪里才是创业的沃土?2015这一年,我们看到在家乡、在海外,在网络、在田间……无数的创业者,尝试着、拼搏着为自己的梦想突围。或者是“走出去”,或者是“”回来。他们的创业故事,希望能点燃你的梦想,鼓起你突围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