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为减轻大气污染推广130万台清洁炉具
"2016年,我们这里将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物质炉具生产企业,虽然今年我们的计划产量只有10万台。"河北省曲周县薪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薪火公司)董事长朱计坤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朱计坤的底气来自2014年河北省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总体部署,为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开始全面实施的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
在此之前,他从事系统节能装备制造。2013年2月,经过3年筹备,薪火公司才算正式成立。"刚开始,我并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么大的计划。"朱计坤表示。在他看来,生物质炉具并不是一个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虽然在环保产业值得预期,但由于生物质炉具的客户主要来自农村市场,门槛相对很低。再加上,河北省原本就是民用炉具生产大省,产量占据着国内的半壁江山,竞争激烈,在没有明确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市场条件还远远谈不上具备吸引力。
不过眼下,整个河北省的炉具行业都犹如被打了一针强心剂,开始迅速扩容。"明年我们计划的产量是不低于30万台,到了后年就准备达到10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朱计坤说。
灶改行动
大气污染的防治一直是河北省的重中之重。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朱立杰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除工业和城市污染以外,农村生活和生产导致的大气污染也不容忽视。
每年,河北省农村耗煤约4000万吨左右。其中,用于农户炊事、取暖约2780万吨,农业生产890万吨。由于高硫、高灰分的劣质煤价格便宜,其使用量在农村占到7成以上。
虽然从数量上看,农村用煤仅占河北省煤炭消费总量的15%左右,但农村普遍使用低效率炉具进行原煤散烧,不仅造成能源浪费,排放物还无法实现集中处理,这就使得农村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城市。数据显示,农村每年消耗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是河北全省所有电厂排放量的1.5倍左右,粉尘则达到了5倍左右。
正因如此,河北省在今年把农村燃煤污染治理列入了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希望通过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能够争取到2017年底实现农村燃煤清洁利用和替代90%以上。其中,煤炭清洁利用2100万吨、替代煤炭使用150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96万吨、二氧化硫50万吨、粉尘50万吨。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2014年河北省计划投入资金6.5亿元,推广民用清洁燃烧炉具130万台,秸秆能源化利用30万户。"明年预计投入的资金将达到10亿元,2016年15亿元。"河北省新能源办公室总工程师赵凯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灶改隐忧
可以说,在支持政策的刺激下,市场条件已经变得极具吸引力。朱计坤算了一笔账,如一台炉具售价约1200元,再加上政府补贴款,完全可以让老百姓在不多掏一分钱的基础上,自愿参与进来。以河北省乡村居民总户数1500万户计算,这将会是一个高达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根据河北省制定的补贴政策,新建生物质炉具采暖户,每户补贴1150元,每吨成型生物质燃料补贴150元;新建秸秆直燃锅炉集中供暖工程,按集中供热规模,每户补贴1500元;新建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按集中供气规模,每户补贴1000元;推广新型高效燃煤清洁燃烧炉具,每台补贴500元。
"在补贴政策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挤上这趟顺风车,其中不乏跨界经营的企业。"一位业内企业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当前河北省生物质炉具的年产量约150万台,这与河北省计划相比,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不过,面对急剧膨胀的市场,一些问题也随即显现。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正元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炉具行业的技术门槛很低,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作坊式生产模式,这就使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没有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很可能会因为急于完成任务,让效果大打折扣。
朱计坤认为,目前,灶改都还处在试点阶段,只要能够遵循三方共同收益的原则:即政府做好引导,企业做好市场,农户积极参与,最终实现政府补贴逐步减少,农村能源清洁可持续开发利用并不是一件难事。
河北省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工程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发展模式,企业应当形成原料收集、成型燃料生产、炉具推广、燃料配送、售后服务"一条龙"式的全产业链。
按照这一模式,朱计坤也琢磨出了一套"企业投资,农户运营,以秸秆换燃料"的推广模式。"这既解决了企业秸秆回收难的问题,还不用农户再掏一分钱,使政府补贴也更容易操作。"朱计坤说。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市场的火热与政府补贴政策支持密切相关。如果补贴政策不再持续,现行模式能否持续支撑农村能源清洁开发利用,还有待时间考验。
文章关键词: 河北 灶改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