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万“候鸟老人”追着阳光到攀枝花过冬

08.12.2014  12:12

        12月5日,“候鸟老人”在米易县晒太阳。

        12月7日,攀枝花市仁和区一度假村内,来自成都的77岁老人陈志庆,正惬意地享受着冬日暖阳。像陈志庆这样,选择冬天到攀枝花过冬的“候鸟老人”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3万多名外地老人去攀枝花晒太阳,其中来自成都的老人就有近2万人。

        借助独特的天气优势,攀枝花大打“阳光牌”。12月7日,由民革中央、四川省政协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开幕。攀枝花这座工业城市正努力向康养旅游城市转型,将打造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

        冬天阳光安逸吸引3万多过冬人群

        12月5日,攀枝花市米易县贤家村,来自南充的王子辉、陈长芬老两口,搬着椅子到院坝里晒太阳。

        陈长芬说,她患有风湿,冬天到了,受不了老家的潮湿阴冷,听人说米易的阳光好,就索性到这边来看看。“一来了,就不想走了,这里的太阳真的太安逸了,秋裤都不用穿。”陈长芬说,住在农家乐,每人每月2400元包食宿,他们准备耍到春节后再回家。

        攀枝花市旅游局副局长彭德清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每年到底有多少老人到攀枝花过冬,这个数据很难精确统计,不过,肯定超过3万人。其中,有近2万人来自成都,其他则来自省内其他城市,最远的来自东北的哈尔滨。每年冬季,当地的康养社区、农家乐都一房难求。

        工业城市转型建全国康养产业示范区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市场供大于求,持续低迷,攀枝花这座以钢铁立市的工业城市开始尝试转型,工业上,从钢铁产业正在向钒钛产业延伸。而每年3万多名“候鸟老人”,也催生出另外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可能改变这座城市的未来。

        地处川滇结合部的攀枝花,拥有独特的阳光资源,年日照时数达2700小时,年均气温20摄氏度左右。为何不将“晒太阳”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早在几年前,“卖阳光”这一概念就被提出。从2012年开始,当地将这一概念,从单纯的养老过冬,转变为更为“高大上”的康养,不仅是晒太阳,而是综合交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服务等方面形成一个全新产业。

        攀枝花市委书记刘成鸣表示,攀枝花编制了《康养产业规划》,出台了《鼓励康养产业加快发展的支持政策》,启动了包括总投资130亿元的“花舞人间”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了康养旅游度假区和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以及16个各具特色的康养基地等,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来攀枝花观光、休闲、养老、养生。未来,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成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的示范区。

        根据此前的约定,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每隔三年在攀枝花、秦皇岛两地轮流举行,下一届论坛将于3年后在秦皇岛举办。有专家表示,通过康养论坛,攀枝花和秦皇岛两地或能联手推动,形成“一南一北”康养效应:夏去河北秦皇岛,冬到四川攀枝花。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摄影报道

        原标题: 每年3万“候鸟老人”追着阳光到攀枝花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