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藏区吹起“孝德新风” 7万余金川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11.2014  17:36

        中新四川网11月13日电 (记者 安源)“金川好人不一定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长期坚持善心善举,就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人。”13日,在与记者谈及自己眼中的金川好人时,四川省金川县马尔帮乡八角塘村支书秦志刚深有感触。

        2014年初,位于川西高原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以“孝德金川”为目标,在农村建设“孝、善、和”文化走廊、文化牌坊、文化休闲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弘扬“孝、善、和”传统美德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风尚。

        秦志刚告诉记者,过去八角塘村村风、民风并不淳朴,金钱至上、贪图小利、嫌贫爱富等现象时有发生。自开展“孝、善、和”活动以来,村貌发生了巨大转变:一大批孝老爱亲、公平正义的村民涌现出来,“现在村里走到哪里都是和和气气的。

        截至目前,金川全县评选出“遵纪守法户”16829户,占总户数的97.5%;“五好家庭户”10184户,占总户数的59%;“双文明户”4488户,占总户数的26%;“乐善好施者”44人;初步推选出“孝子(女、婿、媳)”89人。

        在涌现出的“孝德”典型中,有太多人和事感人至深。 沙尔乡一村村民赵明秀,在丧夫12年里,对98岁高龄的婆婆和72岁的哑巴姑子不离不弃,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

        咯尔乡金江村村民周显芳,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岳万高和张绍兰二老长达30年。984年,18岁的周显芳来到岳家,与二老一起生活,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二老的生活起居,1988年,受周显芳事迹感动的安宁乡村民梁秀成主动到岳家,入赘做了周显芳的丈夫,从此,夫妻二人共同承担起赡养二老的义务。30年来,梁秀成、周显芳夫妇就像对待自己的亲身父母一样赡养着岳万高夫妇。2002年,86岁的岳万高去世,周显芳夫妇将其进行安葬。如今,86岁高龄的张绍兰不仅患有痴呆症,且双目失明,从2008年起就卧床不起,周显芳夫妇就像赡养自己父母一样赡养张绍兰,为其洗衣做饭、端茶送水、端屎端尿,毫无怨言。

        “孝·善·和”活动开展以来,还得到了在外打拼的金川人的大力支持。勒乌乡马厂村村老年协会举办了“感恩父母、孝行天下”公益活动,组织村上60岁以上的45名老人到华东五市旅游参观。在成都经商的该村村民赵正良、靳福胜、赵正能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解囊相助,在成都为村里的老人们接风洗尘,使村里的老人们倍感温暖。

        金川县县长卞思发表示,作为嘉绒藏族发源地的金川,农村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果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重新发掘传统乡土文化的内涵。“阐释传统乡土文化的现代性、文明性,让人们在精神层面重树自信心,切实提高传统乡土文化的影响力,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十分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