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大幕今(7)日拉启,全省57万余考生在18794个考场迎来人生的一次重要挑战。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考生进入考场除了安检还要进行身份证与指纹及面颊特征对比相结合的身份验证,考生中还新增加了符合资格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公平。
6月6日下午,全省349个考点全部准备就绪,考生看考场、熟悉座位,并演练了身份验证。
在成都石室中学考点看到,虽然只是看考场,但仍有同学忘记带身份证,不得不由班主任老师带进考场。川师大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廖老师带了40个学生到石室考点,因为担心学生粗心大意,所以集中保管准考证。7日早上7点半,他们会统一从学校坐大巴到考点。
下午5点过,走出考场的学生有谈笑风生的,也有沉默不语的。等在考场外的家长说,虽然孩子们说不紧张,但他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压力不小。
很多同学都表示,因为之前有过演练,所以身份验证很顺利。考生林熙成说,他所在的考场有一个同学无法进行指纹验证,但是因为有头像识别,所以没有影响进考场。
连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综合治理考试环境,严肃考风考纪,切实维护良好的考试秩序。省教育考试院再次提醒广大考生,要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则,切勿轻信各种团伙和个人“助考”的蛊惑以致上当受骗。(四川日报)
请为孩子们让让道
■考生携带好准考证、身份证和考试用具,提前1小时到考点,如遇困难可向交警求助
■市民出行请尽量避开考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最好选择公交、地铁等绿色方式出行
十年磨一剑,今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考了。今天,全省共有571762名考生在全省349个考点参加考试,其中,成都市将有73582名考生在55个考点参考。
昨日,成都市教育局特别提示考生,最好提前一个小时到达考点,遇到困难可向公安、交警寻求帮助。考生在刷二代身份证时,信息读取成功后要及时拿开身份证;指纹验证时要保持手指清洁无汗,可用无绒毛巾擦拭,将指头平放轻按。6月9日藏文、彝文加试,6月9日、10日外语口试,请相关考生按时赴考。
相比去年,今年高考标准化考点的技防设备进一步升级,除了视频监控外,还首次采用身份验证系统。为此,今年考场内的监考老师也由两人变为了3人,其中一位专门负责指纹识别和验证身份。此前有不少家长担心严格的入场程序会增加考生负担,造成长时间的排队和等候,但从昨日下午考生们“踩点”的情况看,安检和身份验证仅需半分钟,每个考场外都未现排长队久等的情况。昨日下午,在看考场过程中,多个考点的部分考生出现了不符合高考考试规则的小意外,如忘记带准考证、身份证,穿了不合格的衣物等。成都商报提醒考生们今明两日多加留心,顺利高考。(成都商报)
首次验身份 一个考场19分钟搞定
6月6日下午,全省考生进行了考前最后一次“实战演练”,熟悉考场、寻找考位、体验身份验证系统、聆听考试规则、进行应急疏散演练等程序。据统计,今年我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达571762人。全省共设349个考点、18794个考场,将有8万多人参加监考和考务工作。(华西都市报)
安全与身份验证两道关
在成都某考点,下午4:10考生们进入考场。每名考生需要过两道关:安全验证与身份验证。监考员拿着仪器依次检测考生安全。“嘀嘀嘀。”由于6日并非正规考试,有的同学携带了手机,有的穿了带金属配饰的衣服,仪器发出叫声,监考员提醒考试当天需要注意。
随后,考生走到身份验证仪器前。先将身份证放在上面,屏幕会出现考场座位图,接着出现三个方框:此前录入的照片、准考证照片与空白区域。将手指放在打指纹区,空白区域即会出现指纹,如与此前录入相同即会显示“成功”二字,考生便可走向考位。
不过,一名女生打了三次指纹都不成。“我记不得我当时录入的哪只手指了。”看着屏幕显示验证失败,她已经憋红了脸。“别紧张,我们还有照相环节。”监考员边说边用验证仪为她拍了一张照片,随后请她进入考场。
带队老师提醒考生:只要你是本人参考、不是代考,不管指纹验证有没有成功,都能够顺利进入考场,所以请放松心态。
不到20分钟全体就位
在首次身份验证都不熟练的情况下,在一个考场的30名考生,有3名考生因为各种原因采用了照相进场,整体进场耗时19分钟。其余考场的入场时间也大概在20分钟左右,均在考试指令开始之前。随后,考生聆听了“考试指令”。针对看考场同学未遵守的一些规定,监考员再次强调,请考生在考试当天要记清楚打卡手指不要穿校服,不能带违禁物品。(华西都市报)
送考车辆轻微违法会放行
据成都市交管局民警介绍,高考期间,遇送考生的车辆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一律予以教育后放行,不现场处罚、扣车、不耽误考务工作和考生考试。(华西都市报)
今天晴朗 明天阵雨
四川省气象台预报,高考期间全省天气较平稳,不会出现大范围高温或强降雨天气,今晚到明天白天,盆地各市有阵雨或雷雨,可能对学生赶考产生影响,但同时也会带来些许凉爽。(华西都市报)
我省57万余考生今日高考 一起为考生让行 -
成都15:49 07.06.2014 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