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季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万余户

08.04.2016  20:49

 

十三五”开局之年,成都市场主体发展迎来“开门红”。2016年一季度,成都市工商系统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1426户,同比增长25.4%;新增注册资本1464.99亿元,同比增长81.8%。“六大行动、三个加强”的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成都“稳增长、调结构”,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注入了持续增长的动力。

日均诞生市场主体首次超千户

稳增长”态势明显

  据成都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黄维新介绍,从一季度发展数据看,商事制度改革效果继续显现,虽然有元旦、春节两个大假,但投资创业者发展热情持续高涨,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高位增长,规模持续扩大,增幅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速。

据统计,一季度成都市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市场主体达到1024户,新登记市场主体总计61426户,同比增长25.4 %;其中,新登记内资企业26822 户,同比增长 52.7%;新登记外资企业183户,同比增长12.96%。截至3月31日,全市登记实有的市场主体为1311244 户,注册资本总额共计32695.6 亿元。

外资内资持续看好成都发展前景

投资强度增速超80%

  一季度成都市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合计达1464.99亿元,同比增长81.8 %(其中内资企业新增注册资本1408亿元,同比增长 85.1 %,外资企业新增注册资本30.9亿元,同比增长59.14%)。另外,一季度成都市共登记个体工商户34224 户,同比增长10.1 %。

  据悉,商事制度改革与成都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内陆自贸区创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相叠加,成都区域发展优势不断凸显,不仅带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高涨,更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企业发展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基础,显现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保持适当的投资强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投资底盘”的政策引导作用。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强势发展

新增注册资本214.2亿元

  黄维新说,一季度成都市市场主体中第一产业稳步增长、第二产业增速加快、第三产业优势明显,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的各类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分别是 921户、2385 户、58120 户,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5.13%、43.9 %和25 %,均实现了2位数的同比增长率。数据显示,成都市三次产业整体均衡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的“打好调结构的突围战,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工作目标见到成效。

  从一季度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行业分布看,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亮点频现。与创新发展有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3208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登记2764户;与绿色发展直接相关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新登记79户。另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新登记969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登记509户,金融业新登记221户。从新增注册资本情况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214.2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额排名进入前三(排名第一、二位的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375.8亿元和批发与零售业的278.1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强势发展为成都市推动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破解要素瓶颈、提升发展质效创造了有利条件。